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广袤富饶的桂中腹地,在百里柳江中游的河干上,突兀绽露出一个秀丽的小岛,宛如那飘逸的绿绸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那就是古镇运江。古镇形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建制历史。正是这个千年古镇,孕育出晚
在广袤富饶的桂中腹地,在百里柳江中游的河干上,突兀绽露出一个秀丽的小岛,宛如那飘逸的绿绸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那就是古镇运江。古镇形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建制历史。正是这个千年古镇,孕育出晚清时期朝廷的一位一品大员,向人们讲述着他从一个流浪乞丐到“振威将军”的曲折人生履历;也正是这个千年古镇,向人们诉说着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多位军政要员到这座小岛参与经商的不凡经历,以及古镇从晚清到民国近百年来的迅速发展,成为柳州到梧州沿江有名的商埠重地的辉煌历史。让我们轻轻拭去千年积淀的历史尘埃,慢慢拨开风雨封锁的重重雾霭,徐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去寻觅运江开拓、形成、发展的历史源头。
当你从广西工业城市柳州泛舟而下,便仿佛置身于黛青点染的翠屏间,漫步于异彩纷呈的画廊前。领略一路“青罗带”般清澈的柳江碧水,饱览两岸“碧玉簪”样绮丽多姿的群山奇峦,历经八小时水路航程,顿觉江面豁然开阔,于柳江与罗秀河两条江流交汇之处,一个如刚出水面的莲花般的江心小岛便跃入你的视野,这就是柳江干流上的千年古镇——运江。

一、古镇溯渊源
运江古镇于汉代便开拓形成,相传到了唐代称为“寒江关”。从军事角度说,由于其扼守两江之口,故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朝廷曾派巾帼英雄樊梨花镇守过此地。从风水景观的角度而言,汉代时期迁徙至此的先民择此作为栖息谋生之地,历代均能不断繁衍生息、兴旺发达,其中必有道理。古人云:“地灵人杰”。通过这里的地形地貌,我们不难揣测其中奥妙。你看运江——正北两江相交汇,南面四峰锁江流,西边群山如屏障,东部平川眼底收。运江既是国内罕见的人烟稠密的河中孤岛,又是当今象州、柳江、鹿寨三县交界之域。世间曾有传说,运江地下深藏着一个宝葫芦,因此有这样一首童谣:“运江小岛葫芦地,千年万载水中立。任凭洪涝来侵袭,永不沉没不飘移”。此外,“五马拦江走,三星水面浮”的特殊地貌,正是这里山水景色的真实写照。据考,开拓古镇的先民为王、陶、朱、毛四姓家族。王、陶氏是山东济南府人,当时为了躲避战乱而辗转迁徙至此。朱氏据说是朱元璋后裔。毛氏为朱氏姻亲。朱氏发展较快,只数十年间,就拓展民居一片。后来成为古镇重要标志的七层当铺大楼前面那条巷子,即是朱家巷。到了明代初年,又有廖、荣等姓氏人相继移居到此,以务农为生。当时运江已形成一个小村落。因地处柳江与罗秀河交汇口,故称此地为“江口”。至今在壮族人民中间仍然有将运江称为江口之传说。
明朝正统年间,即公元1436年,江口已逐渐扩展繁荣,成为当地百里之内货物贸易的积散地和转运的重要口岸,又改名为运江,亦称运江圩。这就是运江成为圩镇之开端。当时由雒容县封(丰)轨乡所辖。
清朝建立后,运江仍沿袭旧制。咸丰六年,即公元1865年,乡一级建制被撤销,推行团练制。封轨乡撤销后,运江设置了运江团,隶属雒容县。
民国六年,即公元1917年,当时的运江,人口相当稠密,市面相当繁荣。到了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运江已处在古镇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成为柳江“黄金水道”乃至柳梧水上运输线上有“小柳州”之称的商埠。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1年,行政辖区仍沿袭旧制。1951年6月至1953年4月,随着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及建制的多次变更,运江先后隶属雒容县、鹿寨县、石龙县、象州县。
我们翻开古镇历史的长卷,从沧桑巨变的历史中,我们发现运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明、清及民国三个阶段。从环绕全岛的八座石板码头不难发现端倪:岛屿虽小,码头甚多,而且除少部分码头在宋代就兴建之外,多半在明、清时期所建。商贸的繁荣、运输的发达已是不难推测。相传到了清代,便陆续有来自广东、湖南、贵州、江西、福建甚至于四川、山东、河南等地的来路人,他们看好了这个谋生经营的宝地,眷恋此处山水风物的优美,移居此处便扎根谋生。与当地人和睦相处,水乳交融,逐步形成这里独特的多元文化。故运江人所操语音复杂,风俗习惯各异,文化底蕴深厚。且彼此均能相互交往,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使运江早期就形成了两河文明。由于运江人与外地保持着频繁交往,较多地受到外界影响,较早地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又兼有上可达柳州,下可抵梧州、广州极为发达的水路交通的优势,更促进了运江商贸的流通而成为沿江商贾云集、兴旺繁荣的著名商埠。清代后期至新中国诞生的一百余年,运江各行各业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内连象州县桐木、大乐、罗秀、中平四埠的货运交通枢纽;外接柳州、浔州(桂平)、梧州、端州(肇庆)、广州五州的商业重镇。

二、商贸达“五州”
运江虽是弹丸之地,但这里却坐落着一座清代中叶由运江来自广东的各商号集资历兴建的、广西规模最大、造型独一无二、最为雄伟壮观的粤东会馆,堪称岭南一绝;这里还有“亚细亚美孚洋行”的遗址和外商投资经营的“民生垦殖公司”,覆盖了现在柳江县整个三佰岭林场;这里曾留下了外国传教士的足迹,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具有浓郁西方风格的法国两层洋楼,相传曾做过教堂,现在仍巍然屹立在小岛之上;这里拥有岭南地区较早接受西方工业文明而引进的蒸汽机为动力的大型火镐(大米加工厂);这里曾出现商号密集、骑楼毗邻、店铺林立、贸易繁荣的景象——当时运江两家首富“吴兴昌号”和“华生兴号”名声大震,驰誉五州;街心当铺、银庄实力雄厚;客栈旅馆沿街而设,时常旅客盈门;“永隆酒坊”“油榨作坊”“全发兴”“中兴”“和安”酱园铺、腐竹加工厂互相媲美,中药店“保生堂”“全生堂”“贵华堂”三堂荟萃与西医“任氏诊所”四时争辉;麦氏家族“芬华纺织作坊”一枝独秀、染织兼备;百岁老人的“黄金记庄园”瓜果丰收,芳菲四溢;大小商号百货店铺接踵排列;甘王庙前菜市场上地方小食摊聚集如云;米行上五谷杂粮、地方特产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猪仔行”摆满猪牛等家畜,交易市场延伸至油榨南面的树林空地。每到圩日,三县人民至此交易,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即使从街头走到街尾也得花一个多钟头;逢年过节,古镇上更是千门吉庆,彩灯高悬,锣鼓喧天,爆竹齐鸣。镇上人供奉朝拜的庙宇有三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