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人有一个天生的,不太好改的毛病。一旦心里有了某种追求或于望,就会奋不顾身,饿虎扑食,不顾一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可是这是一厢情愿的事。于望这东西,总有些身不由已,要让它变成羊,难度极大,对心理意
人有一个天生的,不太好改的毛病。一旦心里有了某种追求或于望,就会奋不顾身,饿虎扑食,不顾一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可是这是一厢情愿的事。于望这东西,总有些身不由已,要让它变成羊,难度极大,对心理意志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至于追求,那实示上也是一种于望,但也许跟强度与激素关系不大,由此,从恶鬼变成了天使,并有了美好的追求这种说法与想法。
美好的追求,这话听起来顺耳顺风。这话当然没错,既然是追求,肯定就是美好的。但美好的实质是什么?是痛苦。越美好,抢的人越多,越难以追求得到,越是控制自已不了的行为与思想,则,越是痛苦。于是简而言之,越美好,越痛苦。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另一个角度诠释的。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破碎。为什么呢?也许是从美好的本质去思考吧。既然是美好,那就不是胡乱而就的东西。过于精致,就等于过于在自我保护上脆弱,产生的原因是过于复杂。指望一辆自行车出什么毛病,要远比指望一辆电动车出毛病,因难得多。破碎了,是在得到之后的痛苦,比没尝到味的痛苦,那是更加痛苦。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
人生存着干什么?很多事。能够破破红尘,淡定从容,少之又少啊。有几个男人不好射,有向个少女不坏春,有几个人不贪得无厌,有几个人能心如止水。难,活着难,难在不但是没钱,有事,还难在追求上。有个网友说了一句签名,有什么不能有事,没什么不能没钱,动什么不能动情。这话字数太少了,概括性极强。什么是情?她说的是爱情。但我却可以广泛地理角为于望与追求。前面有只兔子,你是只狼,你饿,你不追吗?你可以不追,然后你去死。
我承认我不是陶渊明,心里也没有那一片清静的桃花源。就算世界上有真有这么个地方,我也不可能愿意去。得单凋寂寞死我。我是向往繁华的,陶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怀疑不可能不有迫不得已的成份。碍在修心养性,宁静淡泊上,他的确是这一境界的榜样。所以,世界上只出了一个陶渊明,只有他一个人,不苦恼,清静,平静,安静,宁静。他真的是一点也不烦了。因为他狠心地把那个当然不能不抛弃的万恶的旧社会给抛弃了。够厉害。
佛家有一种说法,我记得好像有。说是越是求,越是求不得,越离得远,越是不求,越离得近。这话其实非常有道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哲理,可算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指路明灯。这里,且不谈,因为追得太死,最后命丧黄泉的。这里谈的是比如爱情一类的美好的,具备追与不追条件,并且呈现出这种状态的追求。前一句,任何人都确信无疑。可是后一句,就让人困惑又难受了。你不求,它能自已送上门来?看来如来佛祖也是参不破啊?最后只好扔了一句话,放下一切,立地成佛。这看起来伏像是心理安慰了。因为我放不下,我又如何成佛。你只叫我放下,却没告诉我,放下的方法。所以,佛也不是万能的,佛也受制于茫茫尘世。
既然追求是如此痛苦的事,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一种无奈的办法,就是收敛你追求的热情与强度。
其实人在追求的时候,最烦的就是,我凭什么要追求,自寻烦恼。而追求与于望不同之处在于,这是可控的。于是,苦思冥想,觉得前进不成功,那就后退去失败吧?失败也是一种成功,一种艺术性的成功。虽然还痛苦,但那痛苦就轻多了。
这就是,收剑的艺术。用较专业的名词来讲,就是低调。
若谈到收敛的艺术,就是从高调到低调,那就把仅仅从人的心理追求,向外延伸至了一种包含从心理以及行为必要性两方面出发的追求。那用追求这个字眼似乎就不太准确了。而是前进与后退,努力与放弃,积极与消积,主动与被动的问题了。
其核心是,就是收敛。
比如我写文章,我其实一点信心也没有,但我还是写。从表面上看,我是在过度的追求。但我内心明白,发不发表,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我只是在梦游一般的在书写,至于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根本不去想。这从根本上不是淡然,而是收敛。
收敛与低调并不完全相同。低调是一种恣态上的表现,但它多少与收敛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也常常会收到相同的好的效果。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收敛与低调,正是想透了这一点,因此就有了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不求为求,明哲保身,从容自信的力量。
就好比有一个弹簧,若你一个劲的拉,不适可而止,那么只有一个结果,挣断。见好就收,收敛锋芒,淘光隐晦,这是古人五千年总结出的至理明言啊。而多少人死于不能做到,因为于望之不能控,数不胜数。
有这么个真实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地处热带的国家,本来没有人。后来人去了,发现那岛上有怪事,不可理解,树少。没有树就没风景,再说树也有好多用处。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好主意,种树。
数年过去了,岛上日新月异,天翻地覆,鸟语花香,草木葱笼。遍地是奇花异草,森林则繁茂异常。可那一年,突然大旱。树干了,着了火。一把火,把那岛上的树烧得一干二净,连一棵草都没留下。可怜一片焦土出阿庞宫赋。这时人们才明白,为什么树不能太多。若没那么多高大的树,那火很容易在那么多人的情况下扑灭。可是树木太多了,天太热了,又太旱了,人只能干看着。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古代有一个国王,喜欢植物。有一天,一个臣子自作聪明地讨悦于国王说,咱这植物种类少,从别的地方移植来吧。那国王,正中下怀,欣喜不已,当场重奖了这位提出这惊人之见的大臣。
很快,很多植物都来了,几年过去了,没什么事。
可是有一年,引进了一种湖里长的水草,类似浮萍。那个国家有个特点,湖特多,占整个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风光秀美,鱼米满乡,并深为国民与国王引以为傲。可是这回不是骄傲,而是灾难了。那浮萍在此地没有天敌,一顿疯涨,铺天盖地,把鱼盖了一个彻底的死。没鱼吃,国王不高兴了。大骂了那个大臣一顿,简直是遇蠢之极。
这两个故事,就是不懂适可而止,收敛的恶果。
人生在世,纷繁复杂,乱象丛生。如何能像包丁一样,找到规律,并游刃于有余于天地间,得到清静,方法和手段当然很多。但低调与收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激流勇退,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智慧。
月光收敛,因而光华就美艳,并让人类欣赏。太阳呢?又热又刺眼,它只会让人想到快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