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说自己精神说自己精神,可哪个人不是自私的希望自己好呢。“人必有私”、“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只有自信的没有羞愧的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义和意思,做事也只有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得心应手,无往不
说自己精神说自己精神,可哪个人不是自私的希望自己好呢。“人必有私”、“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只有自信的没有羞愧的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义和意思,做事也只有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得心应手,无往不至。把握不到自己的节奏,便很难自信,没自信便很难有发挥。何必呢,人本有千千万,做自己无需理由和内疚。
不知道谁提出来的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点智商,只是我想上帝你既然发笑,又让人类充满智慧干什么,吃多了没事干还是饿慌了乱掌控?人类智慧的代表,思想家尼采把人类分为“强者”和“弱者”,称前者是有统治才能的“老爷种族”,后者是只有服从本能的“奴隶民族”,一向精明自负的他这次瞎眼了?傻了?没见多少奴隶起来反抗了?不过他可能预见了希特勒,为他发动世界战争提供了思想指导、思想武器,真是世界二战不参与,指导思想他发明。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悲观主义的著名代表叔本华,与尼采一样,赞同“性恶论”,说“人是性恶的动物,是残酷的立即主义者,贪婪的欺诈是人成功的唯一途径”,这有点偏激,而且作为十九世纪的人,提倡“实行禁欲主义,扼杀生存意志”,真是不愧“悲观哲学家”。对于他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即注定终于要失败的斗争”。有点同感,人生来梦想都是很伟岸的,但成功甚至临近梦想的都是极少数,更有不少背道而驰的,警察的梦想,走犯罪的行径。
中国思想家孙中山提倡“不知亦能行”“能知必能行”,理在片面性也在。在云雾中也是能“行”,可迷茫中不能说“能”,再说“能知必能行”,“知”与“行”并无必然关系,知道扣篮,没有一米七的元元能“行”吗?学“知”简单,“劳动”很难,我更喜欢第二个。知易行难,只要愿意,知识还是容易了解的,可真要为一艰难事运转起来,没有强大的精神意志和经济作为源动力,路上一波波的狂风暴雨,阻碍你没商量,让你放弃没预计。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各在各理,各惹各思。还是叔本华说得好,“知识越多越悲苦,增长知识的人增加烦恼”,无知者总是无忧,不想思考带来矛盾的痛苦,就别去思考,让上帝笑不停。
学史上的智者,我很崇拜古希腊时期的普罗塔哥拉,那是很远古的年代,都没有韩非没有始皇帝。但他继承了赫拉克利特万物皆变的思想,放佛穿越到两千后的今天诉说着普遍的真理,“万物都是由于运动变化和彼此间的混合而产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远长存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还反对永恒的正义,认为政治制度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人约定俗成的。不是绝对的科学,但思想与真理的交融却显得那么珍贵,如漫天黑夜中一只小萤火虫,微弱的光芒,却足以穿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射人心魂。
而那柏拉图的“理想国”就真是理想了,高于空想,毕竟金子、银子、铜铁都是现实中存在的,还能看到物质基础的影子。他的理想国三个等级组成,第一等级是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第二个等级是武士,银子构成;第三等是农民,铜铁属性。他也是幻想,并是以自己为中心,因为理念第一等级的统治者是哲学家,与孔子一样,希望“王”都能和自己一样“仁义”,其实也是建立在自己基础上的空想。
再说当今与物质紧密相关的爱情,这个时代同时更新永远不落伍的潮流物。爱情比亲情敏感多疑,是因为缺少一个证,那个证叫永久。那永久永恒又到底有多久呢?比地球的生命如何。一次宇宙爆炸一次地球生命,地球一辈子究竟有多长呢!等太阳燃烧殆尽,还潮汐摩擦不再自转,抑或人类战争直接毁灭更快。
物质世界的爱情是做了后才有,还是有了再做,其实区别不大,就像一件使用物品,你是使用前看上了还是使用后爱上了,难道还要提倡哪个反对哪个吗?但精神世界心的范畴,那就不同了,因为道德与教育的束缚。
人啊,一个人活在荒山野林才有可能可以只按自己的心行动,集体中的人都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是二者的统一。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属性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的关系我赞同自然属性里的欲望能提高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私欲。人的自然属性让男人幻想做仙女的儿子,走过仙女的秘密花园,吸吮仙女甜美的奶汁,成长中还能不停接受仙女的主动亲吻。社会属性却让男人的梦破碎,但也能让男人更加努力奋斗争取做董郎。
物质自然是很重要的,可有时候单纯的遵从感觉才是迅速夺得快乐的方法。不该想的,闭闭眼,忘了,没有了爱没有了恨,谁也没那么重要,没自己重要,不证明给你看,不证明给他看,还得证明给自己看,给自己的敌人看。只是快乐之后,你还得回到现实中,物质世界是不会随你唯心的主观,不会你想这样它就变这样的。
中国人自古善辩,战国时期的名辩学家公孙龙一篇《坚白论》说,手摸石头只能感觉坚硬,不能感觉白色,所以“白”不存在;眼看石头只能看见白色,看不出“坚硬”,所以“坚硬”不存在。综合得出,“坚”、“白”不能同时存在,两者是分离的。古代的人都如此有辩才,不过以现代的唯物辩证来看,简直愚不可及,以概念差异偷欢物体的内在统一联系,完全的诡辩,这样的“真理”比窗纸还薄,一口气便能让它万劫不复,粉身碎骨。
可能,我这番小辩也是罢,在专家看来还抵不过一砖头的硬度!不过,当然还是希望小辩小辫子能逐渐成长,别越长越像小便,因为随处小便是要罚款的。
只是,再多人说我在自己世界太久会憋坏我也不会彻底走出来。完全改变了,我还会是我吗?物质改变了仍旧是我,性格变了想法变了态度变了,绝对不会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