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2月1日,冬阳高照,暖意融融。四川省阆中古城嘉陵江一桥南头黄华山麓,楼阁异彩,喜气洋洋。灾后重建重点项目“阆中红军纪念馆”,通过建设者约2年的精心设计施工,终于竣工典礼了!红魂昭昭,嘉陵放歌,古城起
12月1日,冬阳高照,暖意融融。四川省阆中古城嘉陵江一桥南头黄华山麓,楼阁异彩,喜气洋洋。灾后重建重点项目“阆中红军纪念馆”,通过建设者约2年的精心设计施工,终于竣工典礼了!红魂昭昭,嘉陵放歌,古城起舞。
2008年5月12日,于1991年建成的“阆中红军纪念馆”,与古城人们一道,经历了那个山摇地动水荡楼晃人慌的惊魂时刻,馆舍遭受重创,展品受到损害。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设中,中共阆中市委、阆中市人民政府,没有忘记这个神圣的地方,将“阆中红军纪念馆”的恢复重建,列入了2009年的重点项目,督办实施。为了实现“把阆中建成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将原先占地仅有9亩面积的馆区,扩建为现在占地108.42亩的红色旅游景点区,争取建成省、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化为旅游经济腾飞的翅膀。
从黄华山张宪路洞口穿过,前行约200米,便是“阆中红军纪念馆”正门。门柱左右分别由红军五星八角帽和具有民族建筑色彩的斗拱红砂石构成,左边门前金色的“红军魂”字样在黑色大理石上熠熠夺目;门内广场正面,是一组红色沙砾石的《红军强渡嘉陵江》群雕像。1935年3月31日(民国24年2月27日),阆中境内的红军,就从华光楼/南津关等5处渡口强渡过江。电视剧《强渡嘉陵江》,阆中就是主选拍摄地之一。耳旁,仿佛听到惊涛骇浪声和红军的喊杀声,仿佛看见阆中2.2万余好儿女,踏上漫漫长征路的身影;广场左侧红壁上,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大气磅礴,犹如千军万马,威震中华。诗词两侧,分别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长征路线图,敌我攻防和行军路线图;广场右侧,是一组青石墙画面,分别反映了阆中人民在中共四川省委、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搞暴动、迎红军、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促经济、营民生、扩红军、别苏区等画面,栩栩如生,激情满怀;《红军强渡嘉陵江》群雕像后,便是四方塔基型的旗杆座,不锈钢的银色旗杆,顶天立地。鲜红的五星红旗,灿烂夺目。她告诉人们,共和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
旗杆后面,两边宽大的水泥阶梯顺山势而上。中间的徽记带上,共和国、共产党、红军、共青团、少先队等旗徽,与蓝天群山,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力!阶梯入口左右两侧,分别矗有阆中籍红军的10位将军青铜头像,黑色基座上,铭刻着他们曾经的业绩。特别是无衔将军杜光华师长,1947年2月22日,在四野“四保临江”的第3次战役中壮烈殉国,时年仅32岁。将星英年陨落,北国莽原同悲。电视剧《四保临江》和《陈云在临江》,就真实地再现了英雄的伟绩;沿台阶而上,前方渐现一组《告别苏区》的红砂石头像,红军战士义无反顾的英雄壮举,由然起敬!雕塑背后的阆中古城欣欣向荣,头顶的蓝天白云缭绕。苍穹为幕,江水作墨,描不尽8万红四方面军将士不屈的雄姿,闪光的足迹……
头像雕塑右边的广场上,两柄剑形红色大理石簇拥着金色的毛泽东字体“革命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背后的《英烈墙》上,铭刻着阆中籍7437位红军、218位志愿军、136位在中印、中越边境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英名。自然,还有那些无名的英烈们……墙右侧,则为解放后幸存的个别老红军逝世后归乡的碑记,故土难离。周围松柏环抱,庄严肃穆,感怀至深。阆中优秀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血沃中华,荒埋忠骨。他们的英名与世长存,光照日月。
顺石梯登上黄华山顶,一组铜饰《女红军》雕塑跃然眼前,飒爽英姿中的悲壮。当年,510多位阆中“花木兰”,参加了红军女子独立团,血洒长征和西征路。情景惨烈,天地动容……
城墙楼阁与琉璃屋顶连接的展览楼东西向而立,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阆中红军纪念馆”匾牌,在2楼展室屋檐下格外醒目;《巴山炬火》、《嘉陵红潮》、《阆苑弘光(长征壮歌)》3个主展室,素洁淡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分别展示了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和阆中革命老区英勇奋战的历史,苍茫中的凝重。1933年6月20日(民国22年5月28日)至1935年4月17日(民国24年3月15日),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等将领指挥下,解放阆中全境。在阆中历时22个月“三进三出”的卓越斗争中,犹以“巧取平头寨”、“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和“强渡嘉陵江”等战斗脍炙人口;红军先后在阆中建立了中共阆苍南边区委员会(又叫老观中心县委,为川陕苏区3个中心县委之一),建立了阆南县、阆中县、中发市、阆苍县(苍溪县)苏维埃政权,建立了28个区苏维埃政权、145个乡苏维埃政权、693个村苏维埃政权。土地面积达187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7.29万余人,成为川陕苏区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县级革命老区之一。阆中人民,同其他老区人民一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登上2楼的渡江亭、思源亭、清远楼,眺望秀美的阆中古城,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要出发阵地之一的华光楼/南津关渡口,早已面目全非。似乎独有华光楼拱门门楣上的红军石刻标语,还依稀间向游客传递着红色的信息,定格着永恒的时空。今天的人们,也许会淡忘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也许会有不同的审视?列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教诲,却如宏钟长鸣,在耳旁警响,发人深省……
走下展楼,向右走向《红军英名墙》,徐向前、李先念等红四方面军10位主要领导的全身肖像立于墙中,红四方面军所属各部队首长和2400余位阆中红军战士名列两旁,犹如受阅的队列,豪气长存;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涛的肖像,独立于南隅。千秋功罪,让历史评说。
进入后山的水泥小路,两旁分列着不同石材的红军标语,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理想、信念、政策、人性等光辉。有些口号,至今都不为过时。因为红军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恰是今天正在努力实现的国强民富,和谐社会,人本理念的宏伟目标。恰如“藤缠树来树依藤,红军穷人一条心。藤无树儿腰不硬,树无藤儿山不青”的阆中《红军穷人一条心》的歌谣,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