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记得以前看高中作文书时,里面就提到了几个“万能典例”,所谓的“万能典例”,就是能在任何一篇作文里用到的例子,其中就提到了李白和苏轼。把高考作文用这样的技巧应付,真叫人情何以堪啊?不过说这两个人是“万能典例”,或许又有点道理。因为李白和苏轼是矛盾体,他们时沉时浮;时喜时悲;时而细腻,时而豪放;时而自嘲,时而风流。所以不论出现任何情况,李白和苏轼确实能写到作文里。
不论高考作文有多么悲剧,今天要说的,是苏轼的矛盾。
这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从首句中就能看出苏轼内心的矛盾。对已逝世的发妻,自然是“自难忘”,但为何有言“不思量”呢?
或许我应该先说一个很长的故事。
苏轼十八岁时娶了十五岁的王弗。传闻王弗聪慧贤淑。当苏轼在大堂与士人谈及政事时,王弗会隐立屏风后,帮苏轼判别来者的动机和人品。对于毫无心机的苏轼而言,王弗这般能红袖添香的女子,确实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予他很多帮助。
两人若是能“与子偕老”,就不会有这首悼亡词了。王弗与苏轼仅仅生活了十一年,便撒手人世。
之后,苏轼续娶王弗堂妹王润之。
但苏轼一生中,最知他心意的女人,其实是侍妾——朝云。
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以前,读这首《江城子》,为苏轼的真情所感动,想王弗能有苏轼一般的真心人,也比其他颠沛流离受人冷落的女子要幸运得多。
后来才知道,苏轼写这首《江城子》时,身旁不仅有娇美胜花的侍妾朝云相伴左右,还在同一段时间为朝云写下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不仅摇摇头,古之文人,风流者多。
想到冯梦龙的一句话:“都言女子性情如水,况烟花之辈。”这句话真可以改写,“都言男子性情风流,况才子之辈。”
所以说“不思量”是苏轼的真心话。十年的时光,度过了很多的开心事,有苏杭江南的温软,有许多女子的倾慕,有友人千里的安慰。十年的时光,也冲彻了太多的伤心事,有家中大小的琐碎,有官场上的失意,有文人之间的争锋。太多的事情,让苏轼的心中无法时时思念王弗,只有等到黑夜,才或许有情怀梦一回自己心爱的女子。
同时,“自难忘”也是苏轼的真心话。当年王弗早逝,苏轼一路护灵柩回乡。把王弗埋葬在母亲的墓旁之后,又在爱妻墓后的山坡上种下三万青松。
落花易谢,青松长绿!
相比现代的手与玫瑰,苏轼的手种青松要浪漫得多啊!一颗青松要种多长时间,三万青松又要种多长时间?边种青松还一边伤怀,一边落泪。遥望四川蓊蓊郁郁的青松坡,那种壮阔的思念,比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更加催人泪下。
这首词看到下面,更是真情。
上阕在交待背景心情,下阕便是记梦。写自己梦到了十年久违的发妻,梦到她一如年青时候,描春山,贴花钿,对镜梳妆,红袖添香。可回首相望,两人却已是感动得不能言语,唯有泪千行。
古人向来迷信,忌讳鬼怪。苏轼这首悼亡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因为他写情真挚,冲破了封建社会的鬼怪之说,同死后的妻子梦中相逢。
青松尚且长存墓坡,梦见更是验证真情。直白的言语不施粉黛,只需记事写梦,就足以感人。
不过,古来之人,悼亡词写得最好的还是纳兰容若。
容若写悼亡词时谱入心中所思所感,自然更加感人。但其实容若的悼亡词让人更加感动的原因是因为容若心中始终只有一人,只爱一人,用情专一。所以写词,不是她的身影,就是自己悲凉。
相比,苏轼却不同,风流半世,随时都会受到身旁小女人的倾慕。
虽说苏轼对王弗不是全心全意,但苏轼写这首词时还是真心的。所以还会写出“不思量,自难忘”一句。否则,只要写上“自难忘”三个字不就好了?
苏轼写词是真心,爱王弗的心,是真的,所以也写得很真切动人。不会时时思念王弗的事实也是真的,所以写下了“不思量”这三个字。苏子感情的风流和内心的单纯一下便穿越千年,跃然纸上。
不管怎么说,苏轼为人是风流的,但写文却是真挚的。
不知道夜深时,梦到了已逝的发妻,还没来得及相互关切,梦便碎醒了。留下的,是候鸟都追寻不回已经流失的年华。
又走到她的墓碑前,只是不知道,十年在我身上刻过的风霜,会不会让你,都已经认不出与你曾经结发的男子。
那些流失的年华,谱入新词,写的都是些心碎的陈年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