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2011年五一期间,我和朋友到云南的建水县城小逛了几天。这个古称“临安”的文献名邦,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的政治和交通中心,而文化更是发达繁荣,被誉为“滇南邹鲁”,她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人
2011年五一期间,我和朋友到云南的建水县城小逛了几天。这个古称“临安”的文献名邦,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的政治和交通中心,而文化更是发达繁荣,被誉为“滇南邹鲁”,她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一走近她,我便被她那绝无仅有的魅力深深打动,这种情愫宛若一首隽永的小情歌在心头回响,深刻,古朴、精致,甚至有些文艺小资的味道。前些时日,我以文字的形式回忆了一些当时游玩的见闻和感受,共计五篇。现在把它们整理成一组文章,姑且就叫《建水五记》吧。
--题记

一、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在我的意识里,只要城市和水沾上边,这个城市就会变得很柔情很浪漫。比如杭州、南京或威尼斯。“建在水边之城”,听到这个描述时,我在心里稍稍动了一下,竟然就到了非到这里看看不可的地步。怀着莫名的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建水古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儿根本没有我想象的那般如水晃晃,似水悠悠,流水潺潺。取而代之的是古色古香的小城,静静地候在那里,等待着我的寻访。我没有一点失望,因为这也是,我向往的风格。
找了一个朴素的小旅馆,匆匆安顿好行李。便随着络绎不绝的行人。一头扎进了古城小巷,巷子曲折幽深、纵横交错,简单而又精美。小路是用青石铺成的,千百年来,已被打磨得光滑青亮。每一个步子落在的方寸之地都接受过来自不同时代、数不清的足迹。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似乎能感受到历史的烙印是那么清晰而实在。
街边的房子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房檐和门面上装点着精美的雕刻或绘画,花鸟虫草,一样不少。似乎建水人很喜欢诗歌,他们也极富才情。要不然,这些近乎艺术品的建筑物上怎会布满诗词呢?楷书的,草书的,篆书的,隶书的。笔法遒劲,精美缤纷。我想,在这些有血有肉的诗句里,定然饱含了建水人丰富的心思——他们向往杜甫那心忧天下地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乐于品赏中秋之夜,水调歌头词一首的况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甚至还欣赏徽宗那闲适淡定的心态:蝴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失意时,他们也会像诗佛那样寄情山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忙碌之余,他们也不忘赞美一下那大好春色: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精美的建筑,高超的书法,经典的诗词融为一体的时候,临安(建水旧称)古城变得更加丰满而富有内涵起来。
游走在建水古城的巷子里,天空悄然下起了小雨,我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欣喜,细雨点点,丝丝飘落,温柔,轻快,将小城定格在了美丽的瞬间。雨啊,有时让人忧愁,有时让人喜悦,建水的雨是让人喜悦的。大约一刻钟,小雨过尽,太阳归来,阳光打在人们的脸上,充满了温暖和笑意,建水小城也显得更加清秀明净了。来来往往的游人,依旧专心致志地品尝着古城的每一寸风光。当地的人们,则在习以为常地忙碌着各种小生意。这天,我和其他来客一样,怀着不必言说却大体相同的心情,沉浸在古城小巷,徘徊在青石悠悠的小路上,期待远古历史的繁星梦影,于巷子深处纷沓而来。不觉间,听得一首中国风的《兰亭序》从街边的小店传出: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那一刻,我被陶醉。

二、古井印象
到建水,一定要看看这儿的古井。说它是古井,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它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还生生不息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建水儿女,没有枯竭,也没有怨言,这便是一种伟大。更让人欣慰的是,它哺育下的人们又忠诚地陪伴着她,守护着她,有这样人为井而生,井因人而存的关系,古井再老也算值是了。
我探访的几口古井都藏在老街隐蔽的地方,像一座座安静独立的庙宇,生怕有什么闪失似的,被人们用石墙团团围在中间。井边的石碑上躺着几个简约的汉字,上面记录着古井的名称、年代等信息。有的还旁依一个供台,供人们祭祀。古井的沧桑深深地写在井口的绳印中,那可是经年累月的摩擦所留下的痕迹,深的足有几寸,谁也无法抹去。古井旁,现代的人们依然用最古老的方法,从里面汲取着生活用水。
我兴致勃勃地观摩着井,正准备用吊桶打水的大叔朝我咧开嘴,一本正经地问道:外地来的吧?我说:是啊,这井有多老了呢?他指着井边的石刻碑,用一腔建水口音慢条斯理地回答:看看那里就知道了!话毕,就没再说什么,只见他熟练地打好一担水,晃晃悠悠地挑着回家了。我心里暗暗埋怨大叔的憨厚木讷,为什么不热情洋溢地给我讲一讲这口水井呢?他不知道,我这个过客对他的古井充满了兴趣,多么希望,从他口中我能够得到关于井的,哪怕只言片语,因为井边大叔的语言将会是古井最贴切的诠释,毕竟他们几十年为邻,已经很纯粹地联系在一起,他应该懂她。我在一厢情愿地觉得。最后,我离开了这座古井,又一厢情愿地寻访起其他古井。
若是我,定会为身为古井的子女而感到自豪,会用井里的甘澧养育我的生命更滋润我的灵魂,也会以我的热忱去抚慰古井的沧桑。古井那么老了,我们还这么年轻,到我们老时,料想古井依旧如今。是的,在古井面前我们太卑微了,甚至卑微到没有足够的资格来谈论它的身世。还好,不论是憨厚的大叔,还是多情的过客,都可以大大方方拥有一口井。只是,他的井在身边,朝夕相伴,生死相依;我的井,在心里,闪过一次,便触动了心灵。

三、燕子洞
钻偌大的岩洞,平生还是第一次,心里少不了一些紧张。刚进燕子洞景区,就看到迎面立着一块显眼的大石头,上面大大方方地阴刻着三个红底大字,“燕子洞”。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楚图南,他老人家算是活跃到了极点,身为20世纪云南籍的著名人物,似乎特别乐意为家乡各地挥毫题字。我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老校区的“图书馆”、昆明一二.一大街边的“云大附中”、翠湖西路的“云南省科学技术馆”等名称都出自他的手笔。想不到,这回竟然跑到建水为燕子洞题写大名来了。像我,素来对文人题字有些关注,加之,也喜欢楚图南这个人。自然而然,还没进燕子洞便对它产生了亲近感。
从半山腰一眼就可以扫视洞口,粗略一看,真有些其貌不扬。洞口流出的水甚至还是浑浊暗淡的。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源源不断地涌入洞中,仿佛里头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吸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