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北漂几年再回到家乡才发觉哺育我长大的嵩口镇是到处都充满着生态清新,饱含着深沉古韵,蕴藏着人杰地灵,焕发着新鲜活力。而此前我只知道己的家乡是一处在祖国版图上为东南“闽”省内的一处山沟。为了不至于因对家乡
北漂几年再回到家乡才发觉哺育我长大的嵩口镇是到处都充满着生态清新,饱含着深沉古韵,蕴藏着人杰地灵,焕发着新鲜活力。而此前我只知道己的家乡是一处在祖国版图上为东南“闽”省内的一处山沟。为了不至于因对家乡的无知而脸红,只好借苏东坡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遮羞了。
其实,千年古镇嵩口早就因人杰而史上有名。而出名人最多的是月洲村,从高处往下鸟瞰,月洲村在大樟溪的环绕下,如同一个弯弯的月亮,故此人称“月洲”。大约南宋年间,嵩口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小镇。至元代后,嵩口置镇,开始逐渐繁荣;而到明清时期,嵩口犹为发达。发达的经济孕育了文化名人,南宋著名词人张元干就出生于此。
说起张元干,还有一段“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传说:宋皇祐五年(1053年),永泰县大山深处的月洲村人氏张肩孟高中郑獬榜进士。后历官知府、刺史、朝散郎,再后以子贵赠少师,谥文靖。张肩孟生有五子,俱登进士第,长子励,官至中奉大夫;次子勔,官至朝散郎;三子勣,官至太学博士;四子劝,官至工部尚书;五子动,字安道,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诗人。当时全国上下都轰动了,人们赞美说:“灵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张肩孟有孙12人,除两人不仕外,其余皆宦于时,加上两名侄孙为官,刚好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张元干就是张肩孟五子张动的儿子。
张元干20岁时,到江西南昌向东湖徐师川先生请教诗词句法,常与当地诗社名家洪刍、洪炎、苏坚、向子諲(张元干的舅父)等唱和。22岁时又跟父亲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入太学上舍生,学业和诗词创作均大有长进。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纲任亲征行营使负责京都防务。张元干为行营属官协助李纲抗击金兵。曾写下““九庙安全日,三军死守心。倘为襄汉幸,良复见于今”句,称颂李纲及三军“死守”京都的爱国之心。留有《芦川归来集》和《芦川词》计180余首。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就是张元干词中最著名的一篇: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据上个世纪30年代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人陈金来烈士笔记,1933年在建宁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看到陈金来的笔记本上录有张元干的这首词,当众朗读后并作了讲话,最后号召:“我们共产党人要好好地学习这首词,学习张元干锄奸靖国、抵抗侵略的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去争取胜利。”
另据毛泽东医护人员蓝桂英的《毛泽东读书生活》载:文化部组织表演艺术家录制了古诗词磁带,毛泽东十分喜爱。1975年4月董必武去世,毛泽东一天不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把张元干的名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反复听了一整天。可见张元干词的影响之大。
说起家乡的地灵,不能不说下这里充满古风遗韵的民居建筑。
据调查,嵩口古镇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有100多座,最为著名的有:用坦厝、、宁远庄等十多处在历史的长河中斑驳着。从土墙到瓦砾;从画栋到雕梁;从石工到木刻;从石臼到老磨;从风鼓到古井…都有着先人遗留下来的脚印和读不完的历史传说。
用坦厝又称下坂厝,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2年),历时27年,父建子续,至今已有260年的历史。主人陈用坦,享年76岁,一生好善乐施,勤俭持家,深得美名。下坂厝总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200多个房间。土木结构建筑,以木雕为主。是长乐人祖孙三代历经24年雕刻而成的!
陈用坦还有个传世之宝,是一个正厅围屏,十二扇的馏金镂空屏风,至今用一木箱加铁焊锁在前厅旁的一个木箱里。中央电视台对此宝物曾有过专访,据行内人士估价,此屏风目前价值2000多万元。可见,除了这座古大厝,陈用坦还给子孙们留下这个天价的文物瑰宝。
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据传为清乾隆年间月洲村名人张谦所建,此庄历时5年才修建好。整个寨堡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外圆内方,据说,寨中建有房屋120间。在青石堆砌的庄门上,豁然醒目地刻着三个楷体字“宁远庄”。宁远庄卧伏于山丘之上,虎视远方。这是一座曾经威武的塞堡,至今283年历史,依旧卧于丘巅,与世人对话。
在宁远庄的大厅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已经贴有二百多年的喜报。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考中贡生、进士等,落款年代有清雍正、乾隆、咸丰等字样。看了这些喜报,再看一下庄内门楣上有一副对联,就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教育后代的: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横批是:安宅在仁!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嵩口镇又发现了大量罕见文物,其中南宋“石马槽王”、清代牛皮大鼓以及永禁溺女碑均被列入国家文物地图集。
石马槽在嵩口镇龙湘乡半山村背后的山腰上,经测量槽身长约5米、宽约1.05米,高约1米,槽边上刻着“宋绍兴丙子造”六个大字,整个石槽由一块巨大的花岗岩雕凿而成,悬空搁置在离地约两米的石墩上。石墩的下方,还有另外一个略小一些的石马槽,已被泥土和杂草掩埋。
清代牛皮大鼓则在现存古民居数量最多的东坡村。东坡村有明清时期古民居近百座,一座座白墙黑瓦,掩映在茂林竹丛中。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矗立在村口的小溪旁的一座以三层木结构为主体的阁楼,名曰“东坡首社”。
据悉“东坡首社”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嘉庆年间重修。建筑结构及屋内外装修都颇为讲究,屋顶翘角飞檐,还悬挂着木雕琵琶琴,屋内木刻、石雕、泥塑、彩绘、壁画精美绝伦。由于地势较高,每根柱木全都立在础石上,不易浸水受潮,保持干燥,历经300多年,木材质地完好。首社内大鼓为双面鼓,鼓身高度约为1.5米,鼓面为椭圆形,平均直径超过1.5米,两侧分别由一张完整的牛皮缝制而成。大鼓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到现在敲起来还是声震云霄。
在如今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不断污染现状,使山水清秀,民风朴实,又有传统文化历史的嵩口镇越来越让人感到宜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