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两只普通的大玻璃高脚酒杯,静静的躺在我的酒柜里面,他普通典雅,那杯壁上可知的熟悉的本色花纹是两只龙虾,近20年了,它一直陪伴着我,每到节庆或者需要庆贺的时候,我都会用它斟满啤酒或红酒来干杯。它让我高兴
两只普通的大玻璃高脚酒杯,静静的躺在我的酒柜里面,他普通典雅,那杯壁上可知的熟悉的本色花纹是两只龙虾,近20年了,它一直陪伴着我,每到节庆或者需要庆贺的时候,我都会用它斟满啤酒或红酒来干杯。它让我高兴快乐,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杯子原来的主人,我尊敬的前辈文学老师,诗人王德芳。
那是1986年的事情,我当时在飞机城中共阎良区委工作,德芳老师在西飞公司《西飞文艺》杂志任主编,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常务理事,中国首届神剑文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神剑文艺学会常务理事兼文学部部长,中国航空作家协会副主席。
德芳老师文学成就显著,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5年以工人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的身份参加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他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代表作有诗集《古原草》、《绿雨》、《心烛》、《王德芳诗选》等,其作品曾获西安市第四、六、七届文学奖及1989年陕西省轩辕杯文学奖、1996年航空工业神剑文艺特殊成果奖、1998年陕西省文联德艺双馨奖。1986年,我当时正是文学青年,业余时间常去王老师那里拜访学习,并为他办的杂志投稿,他是我文学的崇拜对象,特别是他写的诗歌,总是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大气磅礴,给人以政治热情和奋斗进取的精神。通过文学创作,我们成了朋友。我把当时写的许多诗歌拿给他看,他给我提了很多建议,我记的最清楚的是他告诫我的那句话:“你的诗歌语言太密,没有空间,应该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他把比较好的诗歌留下在杂志上发表,同时鼓励我积极向外投稿。我们的话语很投机。我当时有好些作品都投在了他主编的杂志上。那以后,他告诫我的那句话成了我写诗的镜子,每每写完,我都要拿出来对照,看有没有再犯那样的错误。
西飞公司当时还有一位文学老师叫刘风华,他是西飞《航空工业管理》杂志的主编。在德芳老师和刘凤华老师二人的介绍推荐下,我于1989年加入了西安市作家协会,成了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1990年,我从阎良区委到区物价局任职,为了感谢二位老师的扶持和栽培,那年春节,我特意去了德芳老师家看望他。德芳老师家住西飞煤气站附近的公司家属楼里,那是楼的顶层。知道他喜欢抽烟,我为他带了两条香烟,一条是红塔山,一条是黄红梅,当时可算是最好的香烟,是我从烟酒公司经理那里弄来的。在那个年代,要想买到那样的烟还不很容易,市面上当时买不到,还得通过关系和批条子买。德芳老师见我来看望他,非常高兴。我们在他家里一起谈文学和创作经验。他问长问短,鼓励我,继续支持我搞好业余文学创作,并对我的文章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他还说我的短篇小说和深圳航空公司一位作者的风格很相似,又说陕北人长得都很相象,说我和路遥一样,长得魁梧,都是陕北人的那种高鼻子大脸,棱角分明。我听了哈哈笑着说:虽然我们都是匈奴的后代,但我怎么敢和大作家路遥比呢,我们长的再像,我也跟不上路遥的脚后跟。
王老师不但关心西飞公司的文学事业,而且更关心阎良区整个的文学事业发展。记得1988年时,他知道我当时在中共阎良区委担任书记秘书,就让我去给书记建议,成立阎良区文联和作协。1990年,我们在一起时他又问起这事,可谓为阎良地区的文学发展操尽心血。体现了老一辈作家诗人对文学的关怀。
我们话谈得很投机,在我离开他的房间时,德芳老师从他的酒柜里拿出了两只大的高脚玻璃酒杯,他说:“延琨,我收了你的香烟礼物,我也得赠送你两件礼物。”然后把从酒柜里拿出的两只高脚大玻璃酒杯放在我的面前说:“这两只杯子不济你的香烟贵,可就文学的感情和朋友的情谊来讲,价值也不一般,你说对吗?”我说:“当然不一般。”他指着柜子里的另外两只高脚杯说:“四只杯子一套,现在你两只,我两只,当我们为文学创作成功举杯时,为我们的胜利祝贺时,你就会想起另两只酒杯和我,想起我这个王老师,对吗?”他继续对我说:“同样,我也会想起你,也会和你一起为了胜利干杯祝贺。”我说:“我也为你祝贺,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创作丰收。”说罢,德芳老师拿酒要和我碰杯,我拿起酒杯说:“那就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和我们的文学创作日益丰收而举杯祝贺!”
1993年,我受组织的重托,从区物价局调到《阎良报》社任主编。我和德芳老师成了同行,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交流。我经常光顾他的办公室,不时地去看望他。十年以后,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离开了飞机城去了省城西安,而他仍然坚守在飞机城,继续主编那份后来改名为《企望》的杂志,只是我很少再回飞机城阎良,我们只是电话联系,问候,各自默默继续创作。
又十年过去了,2007年9月在省政府止园饭店,我们一起参加了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我们又见面啦。那次我还见了飞机城其他的文学作者和陕南陕北的好多文学朋友。不过,我们虽然见面少了,但王老师的大作在报纸上却常常见,特别是在国家和人民息息相关的大事件中,在抗洪抢险,抗击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各大报刊上都能看到王老师的诗歌作品,或几十行或百行,或半版或整版发表。那诗歌如号角和战鼓,给人以深深鼓舞,振奋着人心。
今年元旦后,我去省作协办事,得知德芳老师病重,住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那几天,正值年终单位考评检查,同时又在迎接省、市工作检查,没能抽出时间去看望前辈。我想,忙过年终这段后,马上就去医院看他,可谁知,春节前几天,听作协同志讲,王老师病情突然恶化,从唐都医院转回飞机城西飞141医院住了。
大年三十放假,我赶回阎良飞机城,第一件事就是匆匆赶往141医院,在141医院住院部三楼外二科护士办公室隔壁房间,我正要进门,突然听楼道有人喊我,一看是王老师的儿子王溪丹,他看我提东西进屋,赶过来说:“齐叔叔,大年三十,您怎么赶来了。”我说:“已经来晚了,在西安没有顾得上看望王老师,今天回来,我得赶紧看看他。”
住院部的房间里,我看到了躺在病床上打吊针的王老师,他人已很消瘦,被病魔折磨的皮包骨头。他呼吸困难,鼻子上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