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村里开办了农家书屋,一次性进了上万元的书,让我不出村就能免费读到不少的书。看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籍,勾起我三次较为集中阅读的记忆。九零年夏季的一天,刚迈出校门初务农活的我,提着斧头到后门山上砍伐一棵有
村里开办了农家书屋,一次性进了上万元的书,让我不出村就能免费读到不少的书。看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籍,勾起我三次较为集中阅读的记忆。
九零年夏季的一天,刚迈出校门初务农活的我,提着斧头到后门山上砍伐一棵有着饭甑般大、已经枯死的松树当柴火。树砍到一半,我将斧头砍在树上准备休息一会儿,不料,斧头未砍牢,掉落正好砸向右脚掌,脚掌边砍开一道深口,血流不止。在家休养了两个多月。如今还留下一到深疤。
当时刚出校门,家里也未指望我能干什么事儿,受了伤,便理所当然在家静养。
家中两位兄长爱书,各在房间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满用卖扫把、柴火换来的钱买的书。已然结束学业的我正好可以敞开心来翻阅兄长们的书籍。
二哥书架上多为一些七、八十年代的小说,如《青春岁月》或描写包产到户、工厂改革的小说、报告文学,以及一些农业科技类杂志;大哥书架上则以古书居多,如唐诗宋词、春秋列国及被列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三国演义》等。
那时看书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好玩。若能借到琼瑶的小说或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更爱看,往往一口气就把它看完。
那时起,养成看书摘抄书中好词句的习惯。最初的想法是摘抄的词句或许可以引用到自己的作文或给朋友写的信上,怕到时候提笔忘词,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挺有道理,另一方面也想藉此证明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
第二次较为集中的阅读是在几年之后。那年,村完小新来了一位老师,孙女在村完小就读,我便间接地跟孩子们的老师熟悉起来。
这位老师喜欢看书,当得知我也有阅读的喜好后,看我在乡下看书不易,周末回家便常常带来自己家里的书借给我看,有时候也会替我到城里的书店借来我想看的书。
那段时间看得较多的是当代和现代作家的书籍及一些外国名著。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的美文,路遥《平凡的世界》等长篇,汪国真、席慕容的诗集等;外国的有《简爱》、《哈姆雷特》等。那时,受所看的书影响,一度产生对浪漫生活的向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幻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巨大差距。九十年代末,我离家到外打工,幸运地在闽南谋得一份车间工人的工作。虽然车间三班倒的上班很辛苦,但下班后还是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一次上街时,我发现市图书馆离我上班的工厂不远,喜欢看书的我便进去咨询办理借书证事宜,顺利地办了一本借书证。于是,在闽南打工的两年,我以看书打发大部分业余的时间。
图书馆的书很丰富。当时主要看了沈从文、毕淑敏、季羡林等当代和现代作家部分作品,算是我集中阅读书籍最多的一段时期。
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相信“开卷有益”,但不苟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黄金屋”古话。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有书相伴,让你从书中对照感悟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回味书中的至理箴言。每本书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批判或期盼……
一本好书能荡洗心灵,不论年代久远、地域差异;一本好书总有着美好的愿望,总能诠释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