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人有时也真怪,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陌生事物,有一天会突然发现,竟是自己魂牵梦萦的事物。这不,当从经常路过的俩棵歪脖子树下经过时,猛然看见树上吊挂着一串串犹如飞雁的花果。雁树,我一阵兴奋,这不就是自己童
人有时也真怪,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陌生事物,有一天会突然发现,竟是自己魂牵梦萦的事物。这不,当从经常路过的俩棵歪脖子树下经过时,猛然看见树上吊挂着一串串犹如飞雁的花果。雁树,我一阵兴奋,这不就是自己童年记忆中的雁树吗?近在咫尺间,相识却偶然!
认识雁树,是在故乡阆中民族小学读书时。一棵高大粗壮的雁树,巍然屹立在学校操场的入口处,陪伴着我度过了小学生涯。褐色斑块的树身,支撑起五枝树枝,顶起一片天空,阴凉一方土地。春天,满身嫩绿,无数串淡黄色的花果吊在空中,迎风摇摆,似大雁翱翔小燕振翅阿娜多姿;夏天,满树浓绿,遮阳送爽,“沙沙沙”的风声吟唱着动听的旋律;秋天,满身霜叶,浓雾弥漫中有淡淡的凄凉;冬天,叶落归根,挺拔的树干张显出不屈的灵魂……
那时,学习负担没有现在儿童们沉重,似乎都在愉快中欢度,课余活动充足且十分活跃。雁树下的操场,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体育文娱集会等大型活动,都在这里进行。邓天京校长,拐着不方便行走的左瘸腿,迈开大步,走到同学们的面前,一本正经地讲着他的话语。听说,他的腿瘸,源于小时候在家乡荡秋千的一次意外?那位姓谢的女副校长,操起听起来还不十分明白的思依剑阁口音,严肃认真地给同学们讲解革命道理。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可亲可敬可歌的老师们。鲁静蓉老师,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爱心,给我们灌输着文化知识。那年,她邀约我们几个同学,在大东街的照相馆里,拍照留恋。我们不知道鲁老师的心情如何?没有多久,她伴随丈夫离我们而去,大概去了云南省;赵老师,教我们好好的,她突然就因为政历问题离开了教育岗位;袁兴浩老师,四年级的班主任,对我们总是面带微笑,以自己的言行,密切了他和学生们的关系;吴金屏老师,五、六年级的班主任,他的憨厚慈祥,温暖着我们的心。那年,他突患伤寒病,同学们派出代表,去医院看望他。不久他出院,赶上我们高小毕业,会考初中。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民族小学校,升学考初中。成龙上天,成蛇钻草,希望你们个个都成龙,考上中学。”我们并不全理解吴老师的心情,但在当年9月,我上阆中中学后才发现,原来熟悉的高小同学,有的已走向社会。那时上小学,初小(三年级)升高小考试,就会有同学失学。那象现在,教育立法,九年制全民义务教育,大学都几乎普及……
于是,雁树下,便有了系着红领巾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活动,便有了宣传好人好事的黑板报,便有了“除四害,讲卫生。”勤工俭学操场成为玉米地花园里栽南瓜教室变取硝房桑园成养猪场等记忆……
当年,升初中语文考试的作文里,我曾将学校的雁树比作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看着我们学习成长。所以,对于雁树,便有了刻骨铭心的情怀!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学校里的雁树后来被无端砍伐了,与它同样命运的,还有橡子树、棕榈树等名贵树种……袁老师和吴老师,有时还能碰见他们,花白的鬓发,蹒跚的步履,丝毫无损于他们曾经的执着!在我的心里,他们永远是年轻潇洒的……
一别44年,在异乡又见雁树靓影。荡起的,是那童年的浪花,故乡的温馨,还有那曾经跌宕起伏短瞬即逝的人生年华……
2008年5月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