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怀念“函授”岁月,在信件往来中学习提高,在无数个夜晚和黎明读书思考,我的大学是在“函授”中渡过的。七十年代末,村小学缺教师,村党支部选中我。可我这个“文革”中的中学毕业生,基础很差。为了泥补自己知识的
怀念“函授”岁月,在信件往来中学习提高,在无数个夜晚和黎明读书思考,我的大学是在“函授”中渡过的。
七十年代末,村小学缺教师,村党支部选中我。可我这个“文革”中的中学毕业生,基础很差。为了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参加了县教师学校的中师函授学习。
中师函授学制四年,主要开设数学,语文,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等课程。星期天,要集中到乡里的中心小学面授。我住在乡的紧南端,距离乡中心小学有几十里的山路,往返都是骑自行车。早晨带着饭盒天刚蒙蒙亮就从家出发,要赶在8点前到学校听课。
每次面授,不论刮风下雨,我从来没有旷过课。夏天,遇到大雨,山洪爆发,河水猛涨。隔在河对面,只能等到河水消退,才能过河回家。冬天大雪封山,自行车骑不了,就徒步去听课。返回的时候,走了一半的路程,头顶上已经是浩月当空,周遭是白茫茫的山野,不时还传来几声野兽的嚎叫,听了让我毛孔悚然。
暑往寒来的四年时间里,我深深的沉浸在中师函授的学习之中。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学习,记不清是在上下班路上还在耕种口粮田的地头背考试题,记不清给老师写过多少封信请教问题和完成作业。只记得有无数个夜晚母亲一次次叮嘱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班,只记得到一张张结业通知书时候的喜悦,只记得中师毕业典礼我做为优秀学员发言那种自豪。
八十年初,国家有政策在民办教师中招师范生。经过四年中师函授的寒窗苦读,高中课程我已经全部掌握。83年,暑假参加师范入学考试,在有60万人口大县参加考试的民师中,总分我考取了第二名。
我被辽阳师范录取,能够脱产接受两年的正规师范教育,对于我来说,机会难得,而且,毕业后,可以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师。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于我来说,就等于命运的改变。
尽管两年的师范脱产学习没有工资,靠每月的18元补助生活。可是,重新做学生那种兴奋与喜悦,我是无法忘记的。白天听老师讲课,早晚自习温习功课,和同学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紧张的参加期中期末考试。星期天骑自行车往返赶一百多里的山路,回家看才一岁多一点女儿。春秋两季,学校专我们这些家里有地的大龄学生放农忙假的,回家种地收割。
暑往寒来,两年师范学习过得很快,临近毕业我还想继续深造。而脱产学习再考入上级学校已经不太可能,因为年龄已经不允许,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是不允许,只能选择在职业余的方式学习。当时,国家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在职的函授教育。我报考了市教育学院的大专函授,选择了中文专业。那时候,函授教育很正规,要全市统考统招。经过紧张复习,通过考试,我被录取。
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乡中学任教。在工作和生活之外,我的全部业余时间,都要在函授学习上了。十多门课程,我是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地啃。我买了许多参考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现在,有时候翻一翻,当时做的读书笔记:“《诗经》今译”,“《论语》心得”,“《唐诗》批注”,“《外国文学》欣赏”等等。回忆那时候,潜心读书的情景,自己仍感觉十分欣慰。在所以的课程中,就属“古代汉语”最难学。两本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科书都被我翻破了。那些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通假字的理解,那些生僻难懂实词的掌握,那些之乎者也虚词的用法,那些古汉语语法的规则,我委实下了一番工夫,阅读了大量文言文章,边阅读边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才逐渐掌握一些规律,攻下这门功课的。
三年的中文大专函授学习,我被带入浩如烟海的语文世界。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知识的匮乏,越学习越感觉疑问的增多。于是,大专函授毕业那年,我又报考了沈阳师范学院的中文本科函授。经过全省统一考试,我被录取。
第一次以函授生的身份,走进沈阳师范学院大门的时候,我的大学本科梦终于圆了。能读大学,是我这个山沟里孩子的一直梦想。我从1972年中学毕业,到1988年进入沈阳师范读本科函授,用了整整16年时间。能够接受大学本科教育,对于我来说做梦也没有想到。
在三年本科函授学习中,六个寒暑假集中到沈阳师范学院面授,我一次也没有旷过课。每次听课,我都记了大量的笔记,课余时间争取和讲课的老师多请教。沈阳师范学院重视函授教育,讲课教师基本上是中文系在职的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张嘉鹏教授亲自给我们这些函授生上课。他给我们讲古代文学,听他的课,简直是享受。给我们讲课的每位教师,都是知识渊博,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让我感到正规大学教师真才实学,我也实实在在学到了许多一生受用的东西。直到现在,我清晰的记得,老教授给我们宋词鉴赏课的情景。苏轼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让老教授诠淋漓尽致。时至今日,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我一直是铭记在心。面对人世间的是非冷暖,学学苏老先生豁达和淡定,也许人生的得失成败都不是很重要了。我毕业论文是《沈从文湘西文学探秘》,指导教师给我充分肯定。
1991年7月,我的中文本科函授毕业,至此,我的十年函授学习告一段落。我总在想我人生境遇是不幸的,文革中15岁就失学,回家放牛,基本上是丧失了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我的人生又是幸运的,欣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好政策,国家又恢复成人教育,给了我再次学习的机会。我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习任务。这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后来,我改行进机关,从秘书做起,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是十年的函授学习,给了前行的力量。是十年的函授学习,为我的发展奠定了知识的基础。我常常想,我还应该拿出当年那种函授学习的精神,终身学习,继续我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