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京剧没落了,国家花钱养着它,但却没有换来兴旺,还是老样子的不景气,甚至快要断气了。拯救京剧、评书等等国粹是有良知中国人的盼望。看着这些“老玩意”一天天消失,我们有时就像看一场输掉的比赛一样,痛苦得帮不
京剧没落了,国家花钱养着它,但却没有换来兴旺,还是老样子的不景气,甚至快要断气了。拯救京剧、评书等等国粹是有良知中国人的盼望。看着这些“老玩意”一天天消失,我们有时就像看一场输掉的比赛一样,痛苦得帮不上忙,结果只把自己的嗓子喊沙哑了。
不光中国对保护传承这些“老玩意”头痛,世界各国对自己国家的“老玩意”也拿不出好办法,保护传统正扩大成为世界“难题”。人类近来面临的世界“难题”似乎越来越多了,气候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保不了那一天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会变成世界问题了。
保护京剧有时成了把玩“古董”。我们只把它放在橱窗里,隔着玻璃让它好看。京剧也像架子上所有东西一样高高在上,自己来欣赏自己了。我们更愿意京剧待在镜框中或者摆在架子上散发古旧气息,而不愿意它走下来和我们亲近。翻开京剧的历史,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地位”,这样受人尊重,要把它“艺术”来看待。很长时间里,京剧是上不了“台面”的“下九流”,只“单纯”地供人消遣消受。奇怪的是,它那个时候却蓬勃发展,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京剧受“尊重”是近五十年的事情,它受尊重的不是时候,当初它“发达”时被人看不起,如今不被人注意行将“消失”的时候,却被人看到了好处。就像好多艺术家死后才出得了名,生前只被人看不起一样,京剧似乎也走着这样的冷暖道路。
京剧由当初的“大众平民”,变成现在的“少数贵族”,地位让它远离大众发展成只属于少数人群的欣赏者。像所有的“贵族”一样,它再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回到大众人群里了,好比有钱人有意要和一般人拉开距离一样。
京剧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了,有着和话剧、歌剧等同的地位,演员也和小提琴家、古琴家一样有着高贵的“血统”,它只愿意给“高贵”的人看,一般人是看不到了。一般人只嫌门票太贵了,嫌那些演出地方太豪华太讲究了,有说不出的”高贵“和他(她)们隔着,那样的场面抵得上过去皇宫贵族的派头,看着都要把人吓跑。广大的农村更是连门都没有的。想看戏的人看不到戏,看不起戏,而演戏的人又不愿意给他(她)们演,这是京剧的悲哀。京剧当初可不是那样的,它一开始就是大众平民的,不带有一丁点“贵族”气,连“矜持”气都没有,它是亲切的只和大众百姓打交道,带着浓厚的“泥土”气的“平溅”。
我们看京剧的演变,也像看其它门类的艺术演变一样,当它发展到“完备无缺”走上“顶峰高贵”时,它就走不下来了,也走不下去了,同时也失去了活力变得僵硬不化,而且极愿意守旧在那种“僵硬不化”里自我欣赏。
国家出大力气救助京剧,各省几乎都有官办的京剧院,处处体现着国家对这门艺术的关怀,再没有比国家更优厚它的了。我们觉得国家的钱花的冤枉,一点都不值得。说到底用“养”和“喂”的办法拯救京剧实在行不通,得改别的法子才行。和京剧有同样命运极其相似的相声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感觉相声才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京剧得走它过去的老路子,不是“国有”的把它养起来,而是“私有”的自己来养活。能养活自己,才会发展壮大自己。一切艺术门类的发展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的正确。我们有时想,京剧放下架子,不作艺术家的自居,不要面子地“下贱”,像它开始那样平民广大地不择场地的演出,或许还有救,还可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