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八般武器
作者:火毳时间:2025-04-18 22:34:36热度:0
导读:古龙的武侠小说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热衷于替武林中的兵器排名次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武侠世界当中鼎鼎有名的百晓生,还有百晓生的《兵器谱》。历史通俗小说比不上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历史通俗小说当中的兵
古龙的武侠小说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热衷于替武林中的兵器排名次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武侠世界当中鼎鼎有名的百晓生,还有百晓生的《兵器谱》。历史通俗小说比不上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历史通俗小说当中的兵器大多数都是因为兵器的使用者而出名的,而武侠小说则不然。在武侠小说当中,兵器反倒而要让位于一些根本就不曾存在过的,所谓绝世的武功。在武侠小说当中,兵器反倒而会成为那些使用者的累赘,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神兵”,更是如同宝贝一般地让人垂涎三尺。历史小说则不然,在历史小说当中,兵器成了混一口饭吃的东西,没有了使用兵器者的名气以及实力,再名贵的“神兵”也不过只是如同一堆废铁,而对于兵器的使用者而言,只要是有实力,任何的兵器即使只是一把普通的青铜剑,也照样可以名垂青史。换了我们今时今日的观点看来:一件物品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这件物品的身上,而是体现在这件物品的附加值上面。记不清是哪家出版社哪一年所出的一本《政治经济学》上面所说的:货币的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货币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于货币所代表着的价值及其流通上面。说的就是同样一个道理。
在《三国演义》当中出现的第一把刀,叫做“七宝刀”。这把“七宝刀”原本是属于司徒王允的,一直地深藏于司徒王允的府上仅做观赏性用途,假使不是由于曹操开口向王允借来刺杀董卓大胖子的话,也许就要如同未被当做“美人计”来使用的美女貂婵一般地,“养在深闺无人知”了。这把刀的经历于《三国演义》当中,不过只是惊鸿一现。曹操向王允借了“七宝刀”之后,径直地往董卓大胖子的府上去了,又借口马匹跑得太慢,支开了董卓大胖子的契仔吕布,趁董卓大胖子卧床休息的时候,掣宝刀在手意欲刺杀董大胖子,却不料被董大胖子借着床上的看衣镜发现了他的意图,急中生智的曹阿瞒只得向董大胖子解释说是自己刚得到一把宝刀,想要“贡献”给董大胖子,然后逃离董府开始亡命天涯。这就是《三国演义》当中有名的“孟德献刀”一节,《三国演义》是这样子形容这把“七宝刀”的: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后来吕布被司徒王允所收买了,干掉了董卓大胖子,大概这把“七宝刀”也曾经短暂地“原壁归赵”吧?
吕布用于打架的凶器方天画戟,几乎可以说是一整部《三国演义》当中最为有名的兵器了,大概也是因为吕布是三国当中的第一勇士,所以其所执的方天画戟也就沾了少许“第一”的光。《三国演义》之后的许多历史题材通俗小说当中,“方天画戟”这种兵器也就成为了只有名将才够资格使用的兵器,如通俗话本当中唐朝的薛仁贵便是使用方天画戟的另一名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最厉害之处在于:吕布的部下宋宪与魏续绑架了吕布之后,向曹操的手下夏候渊投诚,夏候渊刚开始还不敢相信吕布会被他们给绑架了,多亏了宋宪将吕布的方天画戟给掷下城楼,曹操的大兵才敢一拥而入城门。可怜温候吕布,一生英勇,成事也是依靠方天画戟,败事也是因了方天画戟。只不过在当时的方天画戟已然成为了他的“独门商标”,已然使人相信吕布就是方天画戟,而天方画戟也代表着吕布。
曹操在《三国演义》当中只是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并未曾见过其真正上场厮杀的场面,倘真有的话,多半也只是被人追杀的场面。奇怪的是不擅长战斗的曹操却热衷于收藏那些最好的兵器,如刺杀董卓大胖子失手不得不拱手送人的那把“七宝刀”。当然,更是少不得拱手送给赵云的那把“青珙剑”。话说曹操有两口宝剑,一把叫做“倚天剑”,另一把叫做“青珙剑”。“倚天剑”是曹操自己随身所携带的宝剑,而“青珙剑”却让曹操的剑僮夏候恩佩带着。长坂桥一役中,曹操的剑僮夏候恩那么倒霉地遇上了赵云这个煞星,只一个照面便让赵云的长枪给朔了个透心凉,“青珙剑”也被赵云给抢走了。赵云在陷入重围当中能够安全脱身,其中也离不开这把“青珙剑”的少少功劳。《三国演义》之中,“青珙剑”的锋利有这样子的记载:云乃拔青珙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泉流。
事实上,《三国演义》当中的战将们,搏命时多是恃仗自身的实力,兵器上的锋利与否反倒而成为了次要的因素。《三国演义》当中对于兵器的重视,也仅仅只是由于兵器的使用者。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兵器的使用者,兵器的本身不过也只是一堆破铜烂铁。好比曹操身上所佩带着的那把“倚天剑”一样,并未能得见如何地锋利。
金庸在他的《神雕侠侣》当中,曾经提到了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发现了独孤求败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雄。”“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使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从有剑到无剑,独孤求败的留言似乎是在娓娓地道出其对于兵器的使用心得,其实说的却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少年的时候什么都想要去得到,中年时已经学会正确面对自己所拥有的,老年时才发现自己什么都用不着。独孤求败的留言既可以做为武功上的渐进之道来理解,同样子也可以做为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