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刊登在《小说月报》2007年第七期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首先被题目所吸引,触目惊心的感觉;其次是因为作者方方,活跃在文坛的女作家。主人公李宝莉,一个美丽、善良但有些俗气的女人。丈夫娶她是因为她的美貌
刊登在《小说月报》2007年第七期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首先被题目所吸引,触目惊心的感觉;其次是因为作者方方,活跃在文坛的女作家。
主人公李宝莉,一个美丽、善良但有些俗气的女人。丈夫娶她是因为她的美貌,在最初的岁月里,也忍受着她的骄横和粗俗。但随着地位的提高,男人开始不满并选择了背叛。当李宝莉知晓后,用报警来惩戒丈夫。丑闻使丈夫被撤职并面临下岗,而且知道了那天事发是妻子报的警,丈夫不堪忍受,带着对妻子的怨恨,跳了江。
公婆老年丧子,把怨气撒在儿媳身上,年幼的儿子也悄悄地在心里埋下了对母亲仇恨的种子。
赡养老人、抚养幼子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一个孱弱的下岗女人肩上。本性豁达的李宝莉用一个“忍”字默默承受一切。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她只能靠出卖自己的体力,在汉正街当替人挑货的“扁担”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入不敷出时甚至一次次去卖血。体力的辛苦尚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公婆和儿子对自己的冷漠甚至仇恨。即使这样,李宝莉仍然默默承受着,期盼着成绩优异的儿子长大成才,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生活的艰辛使一个美丽的女子成为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妇女,儿子也长大,大学毕业如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十几年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能够独立的儿子最后跟母亲摊牌:他恨母亲,恨入骨髓!他认为是母亲害死了父亲,母亲十几年受的苦是自作自受,他请母亲净身出户。读到这里,我似乎能看到那穿透纸背,一个儿子射向母亲的冷冷的目光,使我不寒而栗。
十几年每一天的日子都如万箭穿心,李宝莉放弃了用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她用坚强修补了自己心上的箭洞,用扁担为自己挑了一次货,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汉正街上又回响起她朗朗的笑声。
方方没有忘记为主人公的黯淡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她有一个时时关心她、在她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朋友万小景,让她感受到人间还有温情在;方方还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个温馨的结尾,因为等待了很久的爱情在召唤着她……
看到最后,我已经是以书掩面泪眼婆娑。我为母亲悲哀,我为母亲流泪!李宝莉的悲剧,在于她只是一味地忍让付出,而忽略了跟儿子的沟通,以至于儿子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对母亲的怨恨病态般地滋生并发展,虽然儿子长大并“成才”,但却成为一个不辨是非心灵扭曲的人。她为对儿子幼年时候造成的伤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方方塑造的“李宝莉”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她们的影子。之所以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是因为我就认识一个“李宝莉”……
“她”也曾美丽过,年轻时有众多的追求者,也自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婚后的生活是平静幸福的,她把整个心放在如何经营好这个家上,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对家庭的过度投入使她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容颜,最重要的失去了她自己。渐渐地,丈夫开始对自己冷漠,吃喝玩乐甚至夜不归宿,她感觉到危险的信号。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她还有一个天资聪慧的女儿,她在孩子身上倾入大量心血,盼着孩子学有所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女儿虽然聪明但并不好学,在母亲的督促下,学习成绩居然名列前茅,数奥还多次获奖。
但是,他们的婚姻一次次面临危机,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城市去打工,希望以此保全自己的婚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着当地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忍受着当地人的白眼,忍受着对家人尤其是宝贝女儿的思念,电话成了维系婚姻的唯一纽带。时间、距离使电话两端的夫妻变得越来越陌生,在一次深夜的电话中,她分明感受到丈夫的枕边有一个“她”!
婚姻已经无可挽回,在离开四年后,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到家,跟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整个过程,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当晚,在已经空荡荡的家里,她把自己喝醉了,她真想就这样永远醉下去……
一个家庭就这样破碎了,女儿跟父亲生活。事实上,自从母亲离开后,女儿成绩一落千丈,在高考中也只考上了本三。
与小说中的不肖之子不同的是,她的女儿一直跟她很亲近,这让她感觉很安慰。
现在,她仍然在那个遥远的陌生的城市苦苦挣扎着,辛苦而又寂寞……
小说结尾给了李宝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但我怀疑,现实中的“李宝莉”们,能有几个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