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这是一场波澜壮阔、气冲霄汉的起义,这是一首荡气回肠、澎湃汹涌的悲歌,这是一段血雨腥风、惊天动地的历史。读罢描述陈卿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青羊血》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百年来,陈卿起义的故事一直在太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气冲霄汉的起义,这是一首荡气回肠、澎湃汹涌的悲歌,这是一段血雨腥风、惊天动地的历史。读罢描述陈卿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青羊血》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百年来,陈卿起义的故事一直在太行山里广为传颂。但大多只是只言片语,琐碎游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象《青羊血》这样完整而系统描述这段历史的作品、资料。《青羊血》的出版,堪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艺术地再现了陈卿起义这一宏阔的历史画面。该书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诗人、书画家郭新民题写书名,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丽霞担任策划,由中共平顺县委书记陈鹏飞作序,出版受到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充分说明仁人志士对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高度重视和拳拳爱心。
陈卿起义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农民起义,它是山西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长治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正是有了陈卿起义,才加深了当时统治者对潞州地位的重视,才催生出长治和平顺。平息陈卿起义后,朝廷为加强对潞州的控制,将潞州升格为潞安府,附廓设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这就是长治地名的由来;为加强对以青羊山为中心的太行山地区的控制,割潞城16里,壶关10里,黎城5里新置平顺县(取太平顺世之意),这就是平顺地名的由来。所以,发掘这段历史,对研究古代潞州历史文化传承,助推当今长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有关我市文化研究和建设方面的成绩斐然:如马志生的《五帝断代工程研究》,如冯潞的《晋东南密码》、赵瑜的《太行文革录》,如市史志办整理出版的乾隆版《潞安府志》、《上党名胜志》,如史耀清主编的《魅力长治文化丛书》……而长篇历史小说《青羊血》当为其一也。该书出版前后,部分内容已在网上广为流传,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难能可贵的是,《青羊血》的作者李国芳并非专业作家、学者,而是我市粮食系统的企业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也和当年陈卿担任的官职类似,是一名粮食小吏)。他创作这部作品完全出于热爱家乡的炽烈激情,出于喜爱文学的一腔热血,出于发掘历史文化的强烈的责任感,利用业余时间,勤于笔耕,终于完成了皇皇40万言的巨著。为了创作需要,几年来,他自己贴钱“干革命”,上北京,赴太原,托亲求友,广泛搜集有关陈卿起义的史料;他多次深入陈卿起义故地考察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小说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李国芳做到了,是一种立志奉献的情怀激励着他完成了这部洋洋大观之作。这种精神值得大力提倡和弘扬。
与其说《青羊血》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更是一段信史。可以说,书中所述皆言而有据,尤其时任兵科都给事中夏言的奏疏、铭文等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同样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我们不妨拿该书和《水浒》作个对比:从历史事实看,宋代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远不及明代的陈卿起义,只是由于作者的渲染,才使人们感觉那次起义声势浩大。从文学角度看,《水浒》要比《青羊血》好看得多,因为《水浒》基本脱离历史事实,得以尽情虚构。如果说《水浒》是三分事实,七分虚构,那么《青羊血》则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既然《青羊血》是一部小说,它当然有文学的特性。书中涉及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有血有肉,绝无雷同。此亮点一。书中景物、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事件发展合理相融,互为映衬,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亮点二。该书将古潞州壮美山河、家乡物产、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等融入其中,让人们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了解了关于上党的很多知识。此亮点三……
书中序云,统观全篇,史的成分足,事的成分缺,实的成分足,虚的成分缺,表的成分足,里的成分缺,在结构的严谨上等还有待进一步推敲……然也!关于小说的不足,笔者不愿过多赘述。瑕不掩玉,不管该书存在多少欠缺,其文化价值是应充分肯定的。
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纵观中国历史,粮食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家里有粮,心里不慌。陈卿为什么造反,为何起义后深得民心,一呼百应?关键问题就在于一个“粮”字。进一步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可归结为一个“粮”字。前几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硬是把粮食问题关乎天下安危演绎到了极至。在我国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这段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加有益的启示!
《青羊血》,其意义不只是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