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歌 > 文章内容


导读:序:弦城①西南四十里有大、小苏山。山中有梵天寺又名净居寺,始建于南朝,宋乾兴真宗敕命扩建。是佛教天台宗②之祖庭。寺前有唐柏、宋柏数株,皆参天千年仍郁郁葱葱,寺门东之“同根三异树”更是远近闻名。青山白云
序:弦城①西南四十里有大、小苏山。山中有梵天寺又名净居寺,始建于南朝,宋乾兴真宗敕命扩建。是佛教天台宗②之祖庭。寺前有唐柏、宋柏数株,皆参天千年仍郁郁葱葱,寺门东之“同根三异树”更是远近闻名。青山白云间、树古寺幽,甚是游人去处,虽其道路崎岖,但山有灵异,千余年来总能吸引文人雅士莅临。“茶圣”陆羽、“史家”司马光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到过这里,皆有诗赞寺、赞树、赞茶、赞山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元丰三年贬黄州时曾游幸大苏山,并在山中小住,今寺中遗有苏东坡墨宝之碑刻,山上有苏子读书堂遗迹。
余尝于丙寅、丁卯、辛未、乙酉、丙戌、丁亥岁,或春或秋数游苏山,与大苏山结下不解之缘。今凭神人所赐彩笔,赋得新诗,凡五百一十八言,命曰《古树行》或曰《异树歌行》,歌之,以为“苏子同古寺、树之缘”
传佳话,并愿在互联网上流传,为家乡之文化、旅游事业尽绵薄之力。

序诗
梵天古寺宜静居,苏子谪途此缠绵。
苏山半绕连秦岭,晏溪扬帆通江汉。
一去东坡宦游远,文藻流丽碑刻间。
幽寺古树多故事,愿为传奇赋新篇。

古树行
梵天寺前古银杏,淮南九郡享盛名,
占尽日月之灵精,崔嵬天地八千年。
绿叶婆娑青柯远,龙鳞斑斑干如山,
虬根争吸江汉水,繁枝遮蔽秦岭光。
此树老壮且不谈,伴寺千载有奇缘,
同根共生三种树,歧出苍松与苦楝。③
银杏身苦心慈善,水肥精华养松楝,
松楝亦知有回报,承露合光奉老干。
山寺古树天下希,希异自令人惊奇。
人常传说雷击树,彩凤衔枚寄树窟。
又云唐代有高僧,妙手嫁接续青春。
想来其说当非讹,方志所记亦是说,
年代久远难籍考,附会其说又如何。
总是造化钟神秀,成此同根三异树。
古树至今还康健,年年挂果枝叶间,
银杏俗称公孙树,先人育木后人啖。
前人栽树今人凉,今人还把白果尝。
秦岭淮河横一线,中国气候此切变,⑥
南云北风时来会,雨量逊楚胜秦天。
淮上地处暖温带,寺树藏在山水间,
得天独厚宜静居,宋时敕赐名“梵天”。④
佛陀庇佑山古树,黛云荫护野庙庵。
苏子优游来此地,读书品茗坐参禅,
也尝时来古树下,摩挲霜皮问青天。
一去东坡宦游远,诗赋流丽碑刻间。
再历先贤沉寂处,怅望浮云思渺然。
忆昔春游摄倩影,人梯搭上古树肩,
照相机前多拟态,右依苍松左扶楝,
人在高处多倨傲,俯视众人皆仰羡。
屈指算来十六载,其时无忧还少年,
少年不曾识愁味,偶尔诗兴啊乎天。
时光荏苒风尘下,吹打昔日美少年。
同游六人各婚配,何心何梦几人欢。
古木森森万千年,多少沧海变桑田。
世人皆爱桑田养,独有我喜海沧沧。
人在田边约桑下,我愿沧海会茫茫。⑤
乘长风破万里浪,直向琼岛仙人乡!

丁亥孟夏

【说明】
旧志载:净居寺系南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年间(550—560年)由名僧慧思和尚结庵,唐中宗神龙时(705—707年)道岸禅师建寺,始名净居寺。后废于兵火。北宋乾兴时(约1022年)修复,真宗赵恒赐名梵天寺。元代又毁,明初修复。明末崇祯时再毁,清代顺治年间(约1650年)再修复。净居寺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僧超一千、房过一幢”(一幢为一千间)。

【注释】
①弦城,河南光山,因县城老城区狭长,两条主街南北走向,一街弯如弓背,一街细如弓弦。在这个小城,公元1019年诞生了伟大的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因县得名)。还有,距“司马光砸缸”的县衙大院两百米一个小巷里的泥垣茅檐下,公元1973年,一个三岁小孩把他的“发小”(伙伴)搊(音chou,从器物的一端或一侧用力使它翻到)搊进了腌泡菜的大缸。伟大的人物跟小人物从小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他们的不同。那个小人物既是笔者。
②天台宗,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佛教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始。天台宗的出现是影响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大事,有学者说“其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以及一般僧俗人众对天台宗多有爱好并极其重视。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讲究“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行思想。”,融合当时南北佛教,既注重坐禅,又注重佛理的探究,深受文人的喜爱。北齐天宝年间,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佛教重禅修,而南方佛教侧重义理。深谙法华三昧的慧思以全新的中国式思维提出“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行思想。所以,他在大苏山上开坛宣讲《法华》、《般若》二经才引得“英挺者”“轻其生,重其法”而“归从如市”“填聚山林”。智顗就是“英挺者”中的佼佼者。天台宗三祖慧思创造出比较系统的理论,在光山县大苏山结庵而居,聚徒讲经;四祖智顗得慧思真传,继承和发展了天台宗,最后离开大苏山,到浙江省的天台山开宗立派。随后,天台宗不断发展壮大,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
③苍松与苦楝,“同根三异树”——古银杏上歧出的两树干实际是檀与柏,也有人说是松与桧,笔者写此诗时并未详考古树资料,因诗意与用韵而写成苍松与苦楝,写诗不同与写论文,不必苛求。同根三异树是地方一大传奇
④“敕赐梵天寺”五个大字高嵌净居寺的门楣,这是宋真宗赵恒皇帝的御笔真迹。
⑤“桑田、沧海”,在这里是指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应被看为不同的人的追求的象征。
⑥切变,这里的切变是说秦岭与大别山及淮河是中国中东部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我国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温带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是中国第三阶梯的气候分布。河南南部的光山正处在南北气候的过渡线上,所以诗中会说
“南云北风时来会,雨量逊楚胜秦天”。有天气学专业知识的读者都知道切变线,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分界线称为切变线。此诗写到净居寺及同根三异树所处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时,忽然记起曾在广播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