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互相之间需要联络、交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传递。据理推论,人们最早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口信。在还没有产生文字之前,要把信息传播出去,一个最为实用、便捷的办法,就是派人去把自己的话语传送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互相之间需要联络、交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传递。据理推论,人们最早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口信。在还没有产生文字之前,要把信息传播出去,一个最为实用、便捷的办法,就是派人去把自己的话语传送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即使在有了文字以后,文字的通信方式逐渐成为主要的通信形式,但出于某种原因(如情势紧急来不及书写),口信的传递依然存在。
今天的社会高度发达,我们早已见不到负责传递口信的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了,但在古代,确实有这样的机构和人员。据称,口信在神秘的古印加帝国非常流行,当地那些职业邮递员捎带出去的都是口信。当时,为保证口信传递准确无误,信使们常常把要传递的内容编成顺口溜,将其背得滚瓜烂熟,还边走边念,这样信息就不会遗忘了。
历史上最著名的口信出在希腊。公元前490年9月,波斯人侵略希腊,雅典名将米太雅第率领1万多名雅典人,在雅典近郊一座名叫马拉松的小城里与10万波斯大军展开了决战,最终大败波斯侵略者,取得了胜利。为了尽快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报告给雅典城内忧心忡忡的居民,米太雅第派了一位名叫菲迪皮德斯的战士立即前去报喜。菲迪皮德斯拼命奔跑,一口气跑了42公里。当他跑到雅典城门时,已经精疲力竭,面对渴望已久的人们,他只说了句“欢乐吧,我们胜利了”,就力竭倒地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于职守的战士,便在奥运会比赛中增加了长跑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菲迪皮德斯传送口信的故事,也因著名的“马拉松”而被人们广为传诵了。
在我国的古诗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逢入京使》,就对口信作了生动的描述,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岑参。天宝八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辞别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沿河西走廊一路行去,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在赴安西途中,他走马西行,东望家乡,自觉长路漫漫,思乡之泪,龙钟交横。也不知走了多少天,正行走间,他忽地迎面遇见了一个入京使者,竟是故人。两人一个西行从军,一个东归长安,在这样的场合偶遇,就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而自己的妻子正在长安,所以岑参顿时想到请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只好托故人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了。整个感人的过程,都被诗人尽记诗中:“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即使在今天,捎带口信也是件很常见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请身边的亲朋好友给自己捎带一些口信。事实上,对于一个善于传递口信的今人来说,传递口信还能使自己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当你在和别人交谈时,你可以传递这样一个口信:“某某先生要我转达对你的问候!”传递这样一个口信会使别人很开心,两位友人可以因你的口信传递而增进友谊,而你与他们的关系也会因此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