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光阴似箭,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接近尾声。而我似乎还依然沉醉在一个虚无的梦里。回想这四年,我碌碌无为,学习上从来没有和奖学金沾过边,基本是在一种应付中走过每一次考试。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我依然是化学性质
光阴似箭,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接近尾声。而我似乎还依然沉醉在一个虚无的梦里。回想这四年,我碌碌无为,学习上从来没有和奖学金沾过边,基本是在一种应付中走过每一次考试。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我依然是化学性质稳定的惰性元素。在大学结束的时候,我依然一无所有:研究生没考,工作也还没有着落。我的大学很失败,但我却不后悔,如果大学可以重来的话,我想,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变化,我仍然会冷眼对待也许在别人眼中是在重要而在我眼中却毫无价值的东西。说不后悔,是因为有书相伴。这几年留下我最多脚步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对于各类书的位置我也几乎了如指掌。尽管在离开时,我没有也不可能践行我的诺言:像钱钟书一样蚕食图书馆。可最起码,图书馆已被我啃得千疮百孔了。
我是那种启蒙比较晚的人,都到初中了还沉浸在郑渊洁童话和优秀作文选一类的书上。所以我没有太深的文学功底。尽管从小学起,我的作文都是别当作范文一路读者过来的,但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我很浅薄。到了高中,在一个舍友的影响下我开始喜欢上了读书,并读了许多经典名著。但大都是浅尝辄止,而且不成系统,东啃一口,西咬一嘴。在那个阶段,我萌生了对书,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憧憬大学那种令人向往的读书空间:充裕的课余时间和偌大的图书馆。那是我高中时代的梦。结果,我进入了一所与理想落差极大的大学。(这当然与我花费大量时间读书有很大的关系。)但却有书,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条件,但于我就足够了。当我第一次走入图书馆时,突然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浅薄与渺小。我在一排排书架前游走,流连。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喜悦,掺杂着一种淡淡的恐惧,喜的是四年的时光有这么多书相伴,我会不再寂寞,惧的是如此多的书,我无论如何也读不完啊!但我心底却倔强地升起一股豪气,像钱钟书那样蚕食图书馆。
于是我开始了宿舍,教室和图书馆间穿梭不息的大学生活。与书结缘的日子也在一种平和中开始了。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一本本书中。我读小说,认识了苏童,他的《米》,让我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在一段时间内,我醉倒在他忧伤的文字中。我认识了我最欣赏的当代作家余华,他的《活着》,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强。《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像一种生活影响着我,感动着我。我读贾平凹,读王小波,读王安忆,读铁凝,潘军,格非……人们常说中国当代小说萧条,而我却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感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文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几多时候,我捧着卡夫卡的忧伤在夜里无眠,有几多时候,我枕着川端康成的柔情不能入睡。我在普鲁斯特洋洋洒洒思想的文字中沉醉,又被马尔克斯那沉重而离奇的文字打动。在阅读中,我感到一种自己始终无法企及的博大。人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与苍白,像一个小丑。无论经典的,还是充满争议的东西,我都想尽办法一睹为快。尽管有些东西,我并不能感到其中出色的地方。比如《非独》,比如《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虽然一次次地为某些东西震撼,但这却很难在心灵深处产生一个持久的过程。我觉得小说如果是大汉,那散文就可以称得上是美女了。也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我喜欢那种充满阳刚的搏击,同样欣赏那婀娜的轻歌曼舞。我读散文,是为了那瞬间的美妙与震撼,那种发自心底的感动。周国平的《安静》让我在最无助的时候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让我学会了在困境中看淡一切羁绊。曹文轩《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让我在美的感受中仰望博学。沈宏非的《笑场》让我在嬉笑怒骂中感到一种深深的文化思考。余秋雨,高中已经读过多遍的作家,在大学阶段重温,别有一番滋味,不管他得到什么样的评论。我只是在感受他文字里蕴含的那种思考与感动。散文是一剂感化灵魂的良药,是至情与美的天使。与诗的接触是在初中时代,但翻开那个时候幼稚的文字,我依然感到那个时候纯真而躁动的心。在高中时代,我读了泰戈尔的一些诗,深深地被他的优美与充满哲思的文字吸引从那时起我就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大学,我也尽我的努力去找更多的诗,读更多的诗。虽然这让人有些不解,同学们常常带着有些嘲弄的语气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读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总是回之以淡淡的一笑,他们如何能知道那种沉醉的感觉?新月派,湖畔派,这些诗虽然参差不齐,但却不乏文质兼美的性灵之作。我读知情诗歌,为那种极端的压抑与喷薄的激情而大发感慨。我读朦胧诗,喜欢舒婷那种女诗人独有的细腻与柔情,喜欢顾城那份纯真,喜欢北岛的理性与哲思。朦胧诗让我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更多的是作为诗的一种最基本的情感。我读第三代诗人那些印满时代烙印的诗,那些千奇百怪罗列的文字。海子,洛一禾,这些远去的诗王,这些为我们留下闪光文字的不朽的灵魂。田禾,江一郎这些“草根性”诗人把诗歌写作推向了另一个轨道,关注的眼神全市了诗歌新的内涵。我还读戏剧,曹禺当然成了我的首选。《日出》那短暂而又惊心动魄的变故,《原野》那燃着火的仇恨与悲惨的结局,《北京人》各色真真假假的人物,都让我流连忘返,深思不已。我沉浸在戏剧中,读夏衍,读奥尼尔,读贝克特。戏剧这种很少吸引我眼球的文字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别样的生活。在缤纷的文学之林,我用一种兼容的态度接受者这一切。尽管有些永远将永远伴随我的思想,有些会如匆匆过客般不留下一丝痕迹,但这种缘值得我永远珍惜。
有人说,读书时在享受生活,而写作是在释放激情。又有人说,读书和写作都是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都不无道理。在生命中宝贵的四年里,书是我最最亲密的情人。我会毫不吝啬地把一本心仪的书据为己有,也许这可能花掉我几天的生活费,但却能给我带来一种生活,我觉得值。遇上书是我的缘,当朋友们一块聊天时说起等工作了还会不会买书看书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尽管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高节奏的社会。还好,像我一样喜欢读书的人大都挂上了酒瓶底似的眼镜,而我的眼睛却很为我争面子,呵呵。但遗憾的是自己怎么看也不像个读书人,一武夫而已。说句实在话,我真的希望永远能拥有这个图书馆,来用我的余生继续我的蚕食大业,来继续我与书那无尽的缘。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