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亮丽风景线。预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个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是对文本深入探讨后呈现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设计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亮丽风景线。预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个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是对文本深入探讨后呈现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设计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就语文学科而言,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大放异彩,那么在生成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个教学机智问题。所谓教学机智,我个人认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一些超出预设之外,或者与教材无关的内容时,教师如何利用自己的灵性,化“腐朽为神奇”使教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方向行进,或者说让这些尴尬的,不和谐的音符,生成为教学的亮点。谈到这里,作为从事十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我,感触颇深,大有一吐为快之感,于是笔尖一动,写下了一时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具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天空无拘无束,没有桎梏,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内敛,他们想说就说,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也会让教师猝不及防。其次,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会在不恰当的时候出现,对此也令教师头痛。另外,教师自身由于零时性的突发奇想,提出了令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闭口不谈等,这时作为教师会显得十分尴尬,再者,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用具的使用不当,或不熟练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希望能对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起到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学生就文本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或者超出了教师知识水准时————避重就虚,展示教师真实个性的一面。
记得我在上《开国大典》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向我提问:“老师,五星红旗为什么有四个小五角星,一个大五角星?”面对这个问题,我知道的并不多,而且也不够全面,即使我说出来,也是我个人的理解。当时我思忖着,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可留下美丽的错误。为了让自己风风光光地找到台阶,于是我灵机一动说:“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回答?”我本以为这样把球踢给学生,我会解脱,但事与愿违,没有一个学生来替我解围,我只好如实地说:“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了解的也不多,但老师可以给你指引一条寻求答案的途径?想知道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于是我清了清嗓子,说:“你课外可以去找资料,或者上网查询,明天把答案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听了我这么一说,那位学生甚是满意,高高兴兴地坐下了。面对此情况,假如我给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话,那么可能给他们留下不诚实的印象。我觉得我的坦然不仅没有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让学生了解了老师真实的一面。我想一个真实的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也应该是真实的。这种灵活处理方式,不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机智的积淀来源于教师的真实的灵性吗?
二、教学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顾左右而言教材,展示教师对文本感悟的一面。
那是一节公开课,我执教的是《太阳》一课。正当我讲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时,一个男同学与一个女同学发生了口角,于是我走近他们,问怎么回事?那个女同学说,那个男同学扯她的毛线衣,当我转过脸去问那个男同学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却站起来一言不发,我顿时认识到问题的棘手,毕竟这是一节公开课,怎样才能让自己下台阶,又能化解这件事呢?我灵机一动对那位男同学说:“你是不是想看看她的毛线衣与太阳有没有关系,是吗?”那位男同学点了点头,于是我转过身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身上穿的衣服,看起来与太阳没有关系,其实关系非常密切,相信吗?好,我们继续看课文。”对于这类“家庭纠纷”非要弄个是非曲直,确实很难,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课下可以开导他们。但毕竟是发生在课堂上,作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为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地运用呢?“顾左右而言教材”这种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难道不可以试试吗?
三、教师不经意的提问,让学生哑口无言时————越俎代庖,展示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的一面。
记得我在上《匆匆》一课时,课文结束后,我问学生:“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对于这个话题,我当时以为无论从那个方面来回答,我都可以追问下去。这时一个叫陈良的同学举起了手,这位同学本来胆小,又有点口吃,平时说一句话,都要支支吾吾说半天,我本不想叫他,但他表现得确实太积极了,无奈我只好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是,他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鼓励他,静静地等着,但他还是没有张口,脸涨得通红。说实话当时我确实很尴尬,但我马上又激动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陈良同学已经给了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想知道吗?”“想!”于是我大声说:“陈良同学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简直无以言表!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接着说。“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好的解答!请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在这个环节中,该同学出现的情况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如果直接让他坐下,那样不仅他没有面子,就连我也会感到羞愧,毕竟是我的提问引起了这场风波。在这种情况下,“越俎代庖”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以为。
四、教师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时————自圆其说,展示教师灵性课堂的一面。
那是一节观摩课,我上的是四年级的《赠汪伦》。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欣赏到诗歌配乐朗诵,我使用了多媒体电脑,可是我对电脑还不熟悉,一时找不到我要找的的文件,但又不能冷场,要知道公开课最怕的是冷场,这时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意真深啊!看,老师一时都找不到了!”我边说边调整自己的心态,终于找到了我要找的文件,总算化险为夷了,我默默地庆幸着。说起来这个环节的处理,还得益于窦老师,窦老师在上《我爸爸》时,也是电脑出现了问题,一时找不到教学图片,当时我真替她担心,但窦老师却表现得异常镇静,她说:“咦,爸爸藏哪去了呢?是在位下面吗?找找吧!”很自然地避免了冷场的局面,又零时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如何处理这种因教具给自己造成的麻烦,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自圆其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良方,即可解除尴尬的局面,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美丽的尴尬演化为动态的教学生成,真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