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借喻和借代在冯巩相声剧中,刻画人物形象生动的就属借喻和借代了。借喻就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用来描写说明事物,描绘形象。“别吹,不行啊潘长江,底盘太低啊。”——《得
(一)借喻和借代
在冯巩相声剧中,刻画人物形象生动的就属借喻和借代了。借喻就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用来描写说明事物,描绘形象。“别吹,不行啊潘长江,底盘太低啊。”——《得寸进尺》“底盘太低”,本体是“潘长江的个子”,喻体是“底盘”,本体和喻体之间在“矮”这一点上相似,所以冯巩直接用底盘太低来代替潘长江的个子矮。描绘个子矮十分形象。
借代只出现借体,它的构成基础是本体与借体之间的相关性。直接把甲事物叫做乙事物,作用是代替重在揭示特征,是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刘金山:我呀把一细脖子车更给剐了。
冯巩:真的,我那车也让一肉墩子给撞了。
——《让一让,生活真美好》
“细脖子”指代冯巩。“肉墩子”指代刘金山。冯巩个子高,人瘦,脖子长,用细脖子来代替冯巩使他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刘金山个子相对较矮,人胖,脖子短,用肉墩子来代替刘金山使他的特点非常鲜明。还有后面的用“喷壶”指代冯巩,不仅把他说话发”破”音时喷口水的特点体现出来,而且有表明了他的职业(卖喷壶)。此外,还有《暖冬》里的“金发碧眼”指代外国女人;冯巩的小名“腊肠”也指代了他又瘦又高的特点。

(二)婉曲
《大学修辞》(第240页):婉曲是故意不直白本意,而用迂回曲折,委婉含蓄的话来表达的一种辞格。冯巩相声剧中经常故意选择一些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来设计台词,以求通过婉曲折绕达到幽默化的表达效果。请看《笑谈人生》中冯巩损朱军的一段话:
朱军:那年你才九岁啊!一个九岁的孩子捡煤核。小手冻得通红通红的。
冯巩:不是,是烫得通红。因为那煤核用车子推出来的时候都冒着热气,有的还在燃烧。但是再热你也得冲上去捡,因为你不捡就让别人给捡走了。所以直到今天,无论走到哪,只要发现黑的东西我都想往前凑合呢。要不然,咱俩关系能这么近吗?
冯巩拐弯抹角地笑话朱军的皮肤黑,用语十分巧妙
在《让一让,生活真美好中》,一开头刘金山就骂那辆面包车的主人停车的位置不对,说瞧他的模样就知道“什么叫人类进化不彻底”在《不能让他走中》护士说年轻人:“瞧瞧你那长相,也太随心所欲了!青年人说:“对,那也……那也不如您长得这么为所欲为啊!就这长相也下不为例了!”一个人类进化不彻底,一个随心所欲,一个为所欲为、下不为例都不是用来形容长相的,但是却用来说长相,都想批评对方长得丑,但又不好明说,语言隐含,避免了正面冲突,缓和了紧张气氛,语言表面平和,骨子里却是讽刺嘲笑,用这些模糊的词语,除了剧中的人物自己听得懂以外,也留给观众以想象补充的广阔余地,让观众自己去思索评价,得出自己的答案。这比直言更具有韵味,内耐咀嚼,更富有感染力。

(三)反复
反复是冯巩作品中的又一大亮点。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请看下面例子:
阎学晶:我不回家,是让外地的同事回家过年,就不应该吗?
冯巩:我干代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回家过年,不应该吗?
阎学晶:你干代驾,告诉我一声,不应该吗?
冯巩:我告诉你,带一美女,你心里别扭,不告诉你,不应该吗?
阎学晶:你不告诉我,让我撞见了,我心里更别扭,不应该吗?
冯巩:你就是撞见,打死我也不招,不让你别扭死,不应该吗?
“不应该吗?”一共出现了六次,这是夫妻双方在解释不回家过年,干代驾的原因,二人说的每条理由都有道理,每次说完都用“不应该吗?”带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每个理由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来讲都是对的。夫妻双方的情感在不断地提高,说话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急。每句“不应该吗?”以元音结尾,声音响亮,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观众的听觉印象不断地加深,也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到底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让观众自己去判断。
在《咱村的事中》“快喝碗水吧?”说了三次,表现了,村长给红军喝水是乡亲们的热情,对红军的关怀。冯巩第一次接水喝是感激,第二次接水喝有点诧异,第三次接水喝纯属无奈,因为水实在是喝得有点多了,戏没有拍成功,就一个劲儿地在那喝水,用他的话说再喝的话拎起来就可以浇花了。
在《爱的代驾》几句特色语言“你死哪去了?电话也不接,短信也不回,网络也不上。”在整个的台词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牛莉对丈夫的责问,希望丈夫在自己的身边。第二次是阎学晶故意在问丈夫,想让在丈夫说出自己的行踪,表明妻子对丈夫管得严,也顺便试探一下丈夫的诚实,第三次是阎学晶在接到牛莉丈夫电话时对他的询问,也带有一种这位丈夫对妻子不关心的气愤,这熟悉的句子来源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不仅说出了现代人的最主要的通讯方式和科技的发达,更是说出了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其他人的问话方式。在三种不同的场合下分别重复出现,在刺激着观众的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对社会普遍现象的关和自身生活的审视,通过反复表达处于复杂人际关系中人们的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关心。

(四)顶真
顶真是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方式。在冯巩作品的整句中也有顶真的句子:“你要是乾隆,我就是雍正;你要是雍正,我就是康熙;你要是康熙,我就是顺治。”——《得寸进尺》句式的顶真表明吕唱隆(冯巩饰)急切想演戏的心情,而且一定要比吕冬波(郭冬临饰)的角色大,顺势而上,想占便宜的心里显而易见。“我一护工什么没见过?做人不能忘本!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他?没有他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没有我……”——《不能让他走》短语的顶真,阎学晶指责冯巩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知恩图报。用歌词形式的短语顶真,调理分明地反映了是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极具说服力。